依法行政保护耕地

  今年6月25日是第十个全国“土地日”。作为本世纪最后一个“土地日”,将“保护耕地——为了美好明天”确定为主题,对于我国跨世纪发展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1994年,江总书记在视察我省,路过惠安走马埭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时就明确指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扭转我国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失衡趋势,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从机制、体制和法制上提出了保护耕地的治本之策,确立了我国必须采取全世界最严格的措施来保护耕地的方针。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明确有了新时期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中央、国务院这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治本之策,为新世纪土管理工作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我省人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仅0.63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1997年开始,我省已连续3年未能实现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缺口达23.58万亩,吃饭与建设矛盾十分突出。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省土地资源,别是耕地资源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资源和环境所承受压力将会更高,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实行制度、机制和法制的创新,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努力实现我省耕地占补平衡,继而实现全省耕地量动态平衡。

  保护耕地必须完善法规体制。法律是耕地的“保护神”。要依法保护耕地必须把耕地的保护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加快地方立法进程,建立适应耕地保护开发利用的新机制,逐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农用地转用、征地审批、耕地开发、耕地开垦费使用和管理等一系列以保护耕地为核心的、有地方特色的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从而真正做到保护耕地有法可依。

  保护耕地必须提高法制意识。要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对基本国策崱保护耕地治本之策的宣传、教育,培养人群众保护耕地的法制意识,提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依法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各级人民政府要自觉承担起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义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政,保护耕地。

  保护耕地必须认真执行法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及国家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均已付诸实施,破坏耕地、非法审批、买卖耕地的民事、刑事和党政纪责任均已十分明确。要保护耕地,必须运用好各种法律武器,切实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严惩土地违法犯罪者,真正做到破坏耕地的违法必究。同时,要实施动态巡回监察制度,严格依法办事,真正做到保护耕地执法必严。

  切实保护耕地,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盛和子孙后代的幸福,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面向新世纪,我省耕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为了八闽大地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我省新一轮创业,为实现我省跨世纪宏伟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手机阅读

    信息来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