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础设施作为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产业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福建而言,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意义尤为重大。研究福建的历史可以知道,福建丛山阻隔,虽然有很好的港口条件,但没有很大的腹地,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这个问题不解决,制约福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改善,福建就无法实现快速发展。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考虑福建怎么定位,即在全国发展中定在什么位置。现在国家把福建定位为以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为主体的东南沿海经济区,是全国七大经济区之一。要使福建在这个经济区能够发挥作用,必须实施“承南启北,东进西出”的区域发展战略。即:南要承接珠江三角洲,北要承接长江三角洲,把这两个经济发展最快的增长极连接在一起,起一个纽带作用;东能够运用港口的功能同台港澳与东南亚进行交流,西与相邻的赣南、浙西南、粤东能够连通。只有这样,福建的发展腹地和空间才能得到拓展。服从、服务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大局,我省的整个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应放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上,同时加快建设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高效的邮电通讯体系、协调的城市公共设施体系和有效的自然灾害防御体系,使基础设施建设为福建经济的跨世纪发展增添新的推动力,拓展新的空间,构造良好的环境。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突出港口这个重点,集中力量加快福州、厦门、湄洲湾三大港口的发展和集疏运通道建设,使港口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枢纽和龙头作用。同时继续加强高速公路和出省铁路建设,使公路的主干线紧密连接三大港口,并通过公路、铁路网络的形成,使三大港口的腹地向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延伸,与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相连。随着横南铁路的贯通,要加快梅坎、角美到海沧的铁路建设步伐,使福州港有二个出口可接京沪线,厦门港可以同大京九、京广线接通,湄洲湾通过漳泉肖铁路北可接京沪线,南又连大京九和京广线。将来再推进山区的韶赣龙铁路和沿海的福温铁路、福厦铁路、漳汕铁路建设,形成沿海、内地连接的铁路运输网络。福、厦国际机场建成后,同武夷山、晋江两个机场形成一个空中运输体系,通过福鼎与诏安的沿海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龙岩到厦门的高速公路和316、205线以及全省的铁路网络,把四个机场同三个港口连接起来。电力建设要坚持水、火、核、气多能源结构,努力做到开发与节能并重,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同步,能源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容,着重解决电网建设滞后、电源布局不合理、水火比例不协调的问题。供水建设要结合水利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建成若干个跨流域引水工程,以沿海经济开发区,特别是福厦沿线主要城市为重点,提高和发挥供水工程的效益,挖潜配套增大供水能力,重点解决沿海农业灌溉和福清元洪开发区、湄洲湾工业区、海沧台商投资区的供水不适应问题。邮电通讯要着力解决国民经济信息化网络和农村通信网的建设问题。

  按照这样的思路,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在工作中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加大物力、财力投入力度。五年来,全省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累计达到791.36亿元,从1992年的占37.9%提高到1997年的55%。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规范作用,把规划作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环节,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先后编制了公路、铁路、电力、通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强化规划的统一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把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布局纳入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建设领域各项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度、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经过广大建设者和全省人民的奋力拼搏,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九五”头两年,铁路建设实现了横南线、漳泉肖线正线全线贯通,梅坎铁路前期工作完成并即将开工建设,厦门海沧铁路动工,赣龙铁路规划工作和温福铁路、福厦铁路的前期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行工程”已基本完成,泉厦高速公路通车运营、厦漳高速公路试运营,福泉高速公路完成总工程量的30%,飞鸾岭隧道贯通开始试运营,厦门海沧大桥开工,漳诏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通过评估,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福鼎至福州高速公路、龙岩至漳州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已经展开。沿海港口建成深水泊位8个,深水泊位数达31个,湄洲湾35万吨煤码头开工建设,厦门东渡港区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待国家批准开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厦门高崎机场二期工程、泉州晋江机场竣工投入正式运营。全省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446万门,行政村通话率近80%。能源建设经过努力,原“九五”计划确定的必保项目中,水口主体工程、嵩屿一期已按计划建成投产,华能福州二期工程已于1996年底开工,穆阳溪梯级水电站一级芹山电站已开工,棉花滩水电站项目获批开工,湄洲湾电厂进入开工准备,后石电厂已在“九五”期间建设。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前十年,是我省推进新一轮创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实现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过程中,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既是发展支柱产业和其它产业,推进经济增长的基础和保证,又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的内在要求。“九五”后三年要再接再厉,从更高的起点来组织推进我省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规划,优化结构

  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消耗的土地资源多,投入的资金额度大,建设的周期长,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绝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必须十分重视科学规划,实现结构优化。规划作为指导基础设施建设的蓝图,规划的全过程必须具有现代化和超前意识,既要适应我省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客观需要,跟踪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趋势,又要考虑现实和可能,确保规划的统一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使建设的目标、方向、措施保持一致。规划应坚持优化基础设施结构的原则,首先要努力做到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整体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总体布局与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相协调,切实把握好基础设施超前发展的“适度点”,做到布局合理,量力而行,稳中求进,有效增长。其次要调整优化能源、交通、通信等行业各自的网络结构,着力解决不完善、不配套、不协调的问题,集中力量攻克网络内部的薄弱环节,大幅度提高系统集成和综合配套能力。为了优化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结构,避免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应进一步优崐化投资导向。当前,在农业方面,要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和减灾、防灾的投入,在能源方面,既抓华能、后石等港口火电站建设,调整火电比例过小的结构,又抓棉花滩、芹电站建设,增强水电的调峰能力,同时下大力气改善电网建设滞后的状况;在交通方面,围绕厦门、福州、湄洲湾三大港口建设,展开横南、漳泉肖、梅坎、角嵩铁路建设,福、厦、漳、泉高速公路建设,龙岩到漳州、宁德到福州高速公路建设,使山海联动、承南启北、东进西出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为我省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在通信方面,重点抓城乡程控电话交换扩容和程控长话交换机扩容,抓数字移动通信网建设,抓光缆干线工程建设,从整体上提高通信现代化水平;在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方面,把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社会事业“形象工程”,将一批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列入重点项目管理,使经济发展项目同社会发展项目相互协调、同步进行。

  二、抓好前期,推进重点

  我省基础设施历史欠帐较多,要想在短时间内使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快进展,必须分轻重缓急,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对我省社会、经济、环境整体、协调发展和增强后劲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反之,分散建设,各行其是,其结果是欲速不达。我省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先行工程建设的实践充分表明,集中力量保重点是基本建设工作中的一条基本经验。近几年,在实践中我们又认识到,在集中力量保重点的同时,集中相应的力量保证一批重中之重项目建设,可以起到发动群众,凝聚各方力量,带动相关项目和产业迅速发展的作用。

  今后,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发展市场经济对政府投资职能转换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投资的重点。省里主要把力量放在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特别是一些跨地区、跨省际和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大型项目上。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一路、一桥、一港、一铁、两水、两电、两厂”10个项目,作为明年的重中之重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可以展示我省新一轮创业的形象,应该动员全省人民全力支持这些项目的建设。完成一个建设项目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前期准备和施工建设两个阶段。各地在施工建设阶段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如:管理环节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严格控制概算、保证合理工期等方面;施工环节的集中精兵强将,投入精良设备,慎密安排施工进度,一环扣一环地抓好监理,一个一个细项保证工程质量等等,这些都应该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往往是重在建、轻前期,对前期工作投入的力量不足,资金没有保证,致使前期工作滞后,丧失推进项目的机遇,应下决心克服这个薄弱环节,投入足够的力量和经费,严格按照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开工条件的规定来规范前期工作,扭转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滞后的状况,保证前期和在建相互衔接,滚动发展。

  三、拓宽渠道,多方筹资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能否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国家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制,推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及外资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增加,今后重点建设项目只要有效益,融资环境将更为有利。在这样情况下,筹措建设项目资本金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资本金不足,负债率高,是我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应该用改革的办法突出抓好建设资本金筹措。国家已经制定了资本金制度,今后建设项目不筹足规定的资本金,就无法获是国家的批准。筹措资本金,近几年省政府已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建立了铁路、公路、电力等专项建设资金,要把政策用好,把资金管好,进一步理顺基础设施各专项基金管理体制,坚持量入为出,先收后支,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应把筹措资金的着力点放在资产和资本连动运作上,通过扩大A股发行规模,推进B股、H股发行步伐,建立投资基金等办法,广泛筹集资金;通过对上市企业注入优质资产,提高资产回报率,提高上市企业的信誉,实现配股扩股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以股本的形式参与重点建设。这样做有利于缓解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困难,推动存量资金的流动重组,也有利于增强基础设施企业自有实力,降低负债率,促进企业内部强化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与此同时,要尽快建立有利于强化投资主体的风险约束、促进结构调整和提高投资效益的投融资体制。从我省实际出发,要以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为方向,以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为中心,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格局,继续增强财政在重点建设中的投融资功能,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投资主渠道作用,努力扩大重点项目直接融资比重,拓宽重点项目利用外资渠道,不断拓展新的筹资领域,支持重点建设。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经营体制是基础设施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省
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在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逐步引入了市场机制,使我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轨道。但是,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体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仍然有较大距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今后应该进一步把能源、交通、通信行业推向市场,在深化改革中创新机制,建立和形成良性循环机制。要加快建立项目法人制度,推进基础设施企业化。我省一些基础设施项目由于历史原因,设置筹建处或指挥部负责建设管理,在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等问题,这一方面延缓了基础设施的企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影响了基础设施企业的应有活力。省里已经确定,在今年内先理顺一批省重点项目的建设管理体制,组建起规范化的项目业主机构。力争经过明年的努力,将省重点项目中未建立业主机构的,全部建立起规范化的业主机构。今后新上的重点和大中型项目,都应按照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筹划、筹资、设计、施工、生产经营、还贷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等实行全过程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重要的改、扩建项目要先明确有投资责任主体,后定建设内容,做到先有业主,后定项目。合资建设项目要尽可能推行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形式,组建规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各投资方按股份定产权、分利润。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一些相对独立的基础设施通过股份制改造,作为一个企业来经营,并赋予独立的经营权,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使企业化的基础设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要遵循价值规律,完善基础设施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除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由政府定价格外,企业化的基础设施应遵循价值规律,完善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实行还本付息价格,使比价趋于合理,进而建立责权利统一的借、用、还管理体制,提高基础设施的偿还能力。与此同时,加快法制建设,对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制定、申报、审批、执行,都要实行规范化管理,进行有效监督,既维护基础设施企业的合法权益,又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负担公平合理,比如要切实解决好在电力价格方面,一些地方层层定价、层层加价,广大农村负担过重等问题。

  要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基础设施的生机活力,改革行业的管理体制,实行鼓励竞争、限制垄断的措施,努力创造一个真正鼓励和适应投资者之间开展竞争的机制和环境。另一方面,努力创造一个真正鼓励和适应施工企业之间开展竞争的机制和环境,切实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标投标,择优挑选施工队伍,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克服基础设施项目严重超概算现象。

扫一扫手机阅读

    信息来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