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抓紧落实习
近平省长对“省委、省政府2001年为民办实事”工作批示的通知
闽政办〔2001〕125号
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省计委、经贸委、教育厅、科技厅、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卫生厅、环保局、广电局、物价局、综治办、武警福建省总队、团省委、农办、老区办、支前办、扶贫办、省残联、地震局、通信局、电力公司:
习近平省长7月1日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1年省委、省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中批示:上半年多数办实事项目启动早、进展顺利,也有一部分项目尚未启动,承办单位要抓紧启动,保证当年任务完成。办实事项目大多数是要花钱的,凡是省政府已经议定要给的资金,省财政厅要尽快下达,不能因拨付资金不到位而影响项目进度;需要省政府进行协调的问题,请分管副省长和副秘书长及时予以协调解决;15件实事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做出的承诺,所涉及的地方和单位都要以全省工 作大局为重,积极配合主要承办单位共同做好工作;办实事项目既要有进度,又要保证质量,下半年省政府办公厅要从进度和质量两个方面抓好督促落实。
习近平省长这一批示,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高度重视,请你们认真学习,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落实,切实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取信于民。各承办单位于2001年9月30日前将所办实事工作的进展情况,以书面形式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反馈。
附件:2001年省委、省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进展情况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七月九日
附件:
2001年省委、省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进展情况
省委、省人民政府下发2001年为民办15件实事通知之后,各项目承担单位均对承办实事项目的任务、目标、措施等进行了研究分解并加以实施。据有关单位近期反馈的材料,至6月中旬,除1件即“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近期将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重新研究确定我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外,其余14件实事都已展开。其中:
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的8件,包括:“实施福建电力‘双满意’工程”、“加强水利建设,继续实施千公里江堤工程”、“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防震减灾体系工程”、“实施福州西湖整治工程”、“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环保工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继续实施‘康复工程’”。
近期下达分解目标,即将启动实施的项目6件,包括:“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巩固扩大‘五通’成果”、“启动福州地区大学城建设”、“继续开展基层安全小区创建活动”、“继续扶持驻闽部队发展农副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和“在福州新建殡仪馆并改造通往火葬场道路”。
现按项目将2001年度15件实事的今年工作目标、进展情况及有关问题汇总如下: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工作目标:在每个设区的市选定1至3个县(市、区)进行农村税费改革。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制定改革方案,合理确定农业税税率及附加比例、确定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完善农业税收征管工作,扎实进行试点工作,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承办单位:省财政厅,各设区的市委和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省农业厅、省委农办
进展情况: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01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1〕28号)精神,近期将重新研究确定我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
二、继续实施“造福工程”。
工作目标:搬迁2万名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山村贫困农民,以及受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危及生活安全的农民,帮助其重建家园,发展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承办单位:省委农办,当地市、县、区委和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省计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交通厅、水利厅、林业厅、农业厅
进展情况:省农办在调查摸底、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已对今年的“造福工程”任务进行分解安排,(除龙岩因去年受灾,提前使用2000名指标外)拟在近期下达的指标为18000人,其中:福州市1600人、漳州市1800人、泉州市1500人、三明市1600人、莆田市1000人、南平市2000人、龙岩市4000人、宁德市4500人。搬迁对象的主要条件是: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边远偏僻村庄;受山体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的村庄;搬迁后的生产生活出路可以得到合理安排等。
三、巩固扩大“五通”成果。
工作目标:在基本完成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村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和通广播电视的基础上,为400个村解决饮水困难,为15000户无电农户解决通电问题,为88个村解决通公路问题。巩固扩大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村的“五通”建设成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五通”入户工作,提高项目效益。
承办单位:省水利厅、交通厅、当地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省计委、财政厅、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卫生厅、广电局、老区办、通信局、电力公司
承进展情况:省水利厅在对农村供水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5月份已基本完成全省未通水村的名册核实确定工作,拟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对今年400个村级供水项目的目标任务、部门分工、工作进度及资金管理等作明确规定。省水利厅还对今年15000户无电农户的通电工作进行部署,5月份各设区的市已将通电计划正式报省水利厅汇总。
今年通公路项目的目标任务是实现宁德市的88个未通路行政村共701.8公里路段修通简易公路。至5月份,已有25个村共233.7公里路段修通了简易公路,另有16个村共77.3公里路段完成计划工程量90%以上,其余行政村各路段都已动工。
今年农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是完成600个5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盲点的覆盖工作。省广播电视局已将建设任务正式下达到各设区的市并明确提出了省补助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办法。
省电信公司5月份已初步安排了42个老区和少数民族行政村通电话建设计划。
存在问题:
(一)省交通厅要求省财政厅尽快下达2001年养路费计划,以便交通厅及时拨付行政村通公路专项补助资金,促进配套资金落实,保证88个行政村通公路工程进度。
(二)省通信管理局要求省财政厅尽快安排下达省政府专题会议(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1〕44号文件)议定的行政村通电话建设配套资金500万元。
四、实施福建电力“双满意”工程。
工作目标:加快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基本达到城区用户年平均停电不超过10小时,农村用户年平均停电不超过20小时,农村高压综合线损率小于10%,低压线损率小于12%,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整顿中间环节、整顿电价,对全省150个城市物业小区和500个企业事业单位供电中间环节进行改造、整顿,实行一户一表的达18万户,实现供电、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减轻居民电费负担;配合当地政府完成100个乡镇电管站改制工作,整顿农村供电中间环节,实行一户一表的达40万户,减轻农民电费负担。在全省各电业局营业窗口设立“96996”24小时投诉服务电话,公开监督电话,实现“客户满意,政府放心”的工作目标。
承办单位:省电力公司
协办单位:省经贸委、建设厅、国土资源厅、物价局,当地人民政府
进展情况:加快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至4月份,已完成城网改造投资9904万元,占年计划的5.8%;完成农网改造投资4.25亿元,占年计划的22.7%;供电可靠率达99.96%,居民电压合格率完成98.73%。
整顿中间环节。至4月份,已对52个城市物业小区和248个企业事业单位供电中间环节进行改造、整顿,完成城市一户一表改造5.9179万户,累计减轻城市供电中间环节居民电费负担75.6万元;已对88个乡镇电管站进行改制,完成农村一户一表改造44.3万户,累计减轻农民电费负担8340万元。
全省各电业局的营业服务窗口均设立了24小时投诉服务电话,并向社会作出了10项供电服务承诺。
存在问题:
(一)省电力公司因改造城市一户一表项目,年增加成本3907.8万元,希望能在全省电力空间中解决这部分资金。
(二)深入农电体制改革有阻力,全省尚有130个乡镇(占总数986个的13%)未签订电管站改制协议,已签订改制协议的乡镇中还有部份未改制到位。
(三)县电力公司技术装备、市场意识、经营水平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优质规范服务难以开展;乡镇供电所供电营业场所及资金投入普遍缺乏,影响农村供电承诺指标的兑现。
五、加强水利建设,继续实施千公里江堤工程。
工作目标:在已完成824公里的基础上,全面完成有防洪任务的72个县(市、区)共1014公里的江堤建设任务。
承办单位:省水利厅,当地人民政府
进展情况:至5月份,全省江堤建设初步设计已完成,施工设计已完成153公里,前期工作已基本满足目前施工要求。至4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5230万元,已建成江堤46.26公里,已动工在建的江堤50.23公里。
存在问题:
(一)投资量大、资金短缺。
(二)各市江堤建设受当地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进度不平衡。南平、龙岩、宁德、三明4个设区市任务相对较重,难度较大,今年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十分困难。
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工作目标:继续对8个设区的市的12个县(市)共15条小流域实施重点综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积14300公顷(214500亩),其中封山育林治理12010公顷,营造防护林草和水保型林果2290公顷,修建谷坊、防(排)洪沟、蓄(储)水池、塘坝等水土保持工程及辅助设施。
承办单位:省水利厅,当地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省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交通厅、农业厅、林业厅、环保局,省委农办,老区办、扶贫办、农业开发办,团省委、农科院、林科院、农林大学
承进展情况:至5月中旬,全省8个设区的市已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达12446公顷。长汀县累计完成投资650万元,治理面积6036公顷,其中种草30公顷、造林(含老头松改造)1333公顷、种果113公顷、封禁治理4560公顷;已建设谷坊10座、拦沙坝1座、防洪(排水)沟3公里、储水塘坝62口、坡地改梯田工程36公顷、简易道路20公里、供煤点11个。长汀县以外各县累计完成投资283.7万元,治理面积6410公顷,其中种草6公顷、造林245公顷、种果2公顷、封禁治理6157公顷;已建设护岸护坡工程0.3公顷、坡地改梯田工程38公顷、简易道路1公里、植被恢复工程6410公顷。
七、建设防震减灾体系工程。
工作目标: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龙岩6个设区的市和福清、长乐、石狮、晋江、南安、龙海、永安7个县级市的城区,实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着手建设数字地震台网与强震观测台网、地壳形变观测台网与前兆观测台网、震害预测与震灾快速评估系统三大地震观测台网,增强重点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有效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该体系3年建成。其中,2001年建设防震减灾大楼主体工程,完成福州市活动断层探测和野外地质探测工作,建成5个数字化台网扩建工程,全省范围内监控能力达到2.0级,局部地区达到1.5级,网内速报时间达到5分钟以内。
承办单位:省地震局
协办单位:省计委、财政厅,当地人民政府
进展情况:在国家地震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福州市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取得初步进展,确定了6个需要重点探测的主要断层,工程的野外查探工作已在进行,总体实施方案正在编制。5个数字地震台网扩建工程已完成台址的选勘和测试工作;5个GPS基准点、14个GPS基本点野外勘点和测试工作已基本完成。由于福州西湖整治整体规划的要求,防震减灾中心楼需另行选址;经重新论证,福州市规划局同意选址在华林路214号(省安装公司原厂房内),省地震局正与省安装公司抓紧协商有关征用地拆迁事宜。
2001年国家地震局已安排补助资金500万元,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省计委安排预算内基建经费500万元,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三明、南平、龙岩市政府已正式承诺安排配套资金,宁德市配套资金尚未落实。
八、实施福州西湖整治工程。
工作目标:完成西湖及上游梅峰河、铜盘河、屏西河34万立方米清淤任务;建成沿西湖东西两侧截污明渠和西湖汇水区域内污水管网;建成屏西河、铜盘河引水及其配套工程,达到闽江水与污水比例为150:1。通过上述“清淤、截污、引水、管理”的综合整治措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使西湖水质有根本性改善,争取总体上达到Ⅲ类标准。
承办单位:福州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省计委、财政厅、建设厅、环保局、物价局、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电力公司,驻军有关单位
进展情况:截止5月中旬,西湖整治工程完成清淤量21万立方米,占清淤总量三分之二以上;湖区的截污干渠及湖区进水口沉淀区和柳堤导流涵建设已完成;上游截污一期工程开始招投标,6月上旬可动工;屏西河、铜盘河引水及其配套工程于4月份动工,7月份可全线完成,为西湖输送清水。
经省人民政府研究,2001年度省给予补助1200万元,其中财政厅1000万元,省计委200万元;另外,同意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要求将2001年增收部分(预计约5000万元)主要用于西湖整治工程。
九、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环保工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工作目标:福州市继续在苍霞、上渡、菖蒲和安平4大棚屋区实施改造工程,其他城市结合旧城改造和实施“安居工程”,帮穷解困,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强城市环保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加快九龙江流域的重点环保工程建设和污染面源治理的步伐。完善漳州污水处理厂、厦门海沧污水处理厂、漳州市垃圾处理场的配套设施;基本完成漳州市内林引水工程、厦门东部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漳平市河道整治、河口湾年度清淤工作及漳平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初设工作;动工建设龙岩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龙岩市黄竹坑生活垃圾处理厂、北溪供水渠道(漳州段)改造工程和厦门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分两年基本完成九龙江流域的面源污染治理。
承办单位:当地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省建设厅、环保局
进展情况:实施福州市4大棚屋区改造工程。苍霞棚屋区拆迁21.5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39幢26万平方米,1月份已交付使用4幢1.2平方米,“五一”期间35幢24.8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始选房。上渡棚屋区拆迁面积40.35万平方米,第一期安置房33幢15.5万平方米已动工,预计9月份完成;第二期工程于3月份完成动迁任务,预计明年春节前可完成安置房建设。菖蒲棚屋区拆迁面积15.33万平方米,第一期安置房24幢11万平方米已动工建设,预计明年春节可竣工19幢8万平方米,并交付使用。安平棚屋区拆迁6.2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11幢10.7万平方米,第一期4幢1.9万平方米已全面封顶;第二期4幢2.4万平方米将于年底建成;第三期3幢6.4万平方米预计明年10月份竣工。
加强城市环保设施建设。厦门海沧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试运行,并继续完善配套的污水管网。漳州市垃圾处理场以基本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漳州市内河引水工程中的浦头港、瑞京排涝清淤主体工程和内林引水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厦门东部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建成,预计年内可投入使用。漳平市2.08公里河道整治任务已完成1.8公里。漳平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初设工作已完成。漳州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正在进行,但未形成配套。厦门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龙岩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龙岩市黄竹坑垃圾处理厂、漳州北溪供水渠道改造工程正按工作计划进行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
九龙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情况。根据部署,九龙江流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报请省政府办公厅批准实施了《2001年九龙江流域水污染与生态破坏综合整治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办实事项目的具体内容,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与生态保护规划》和《九龙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已提交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通过,近日将颁布实施。按照年度整治计划,今年流域三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计划安排1.26亿元用于流域综合整治,目前已投入和已落实的资金3000万元,已列入计划可望落实的资金8884万元,正在研究待落实的资金690万元。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的要求采取各项措施,抓紧实施“一控双达标”再提高工程,开展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和九龙并沿岸市、镇、村垃圾及农村面源污染的整治工作。6月7日习近平省长召开省人民政府专题会议,对九龙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再部署。
十、启动福州地区大学城建设。
工作目标:完成大学城建设方案的论证、规划和设计,并开工建设。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省属普通高校招生数比2000年增15%以上,省属成人高校招生数比2000年增加11%以上。
承办单位:省教育厅、计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有关高等院校,当地人民政府
进展情况:省教育厅积极协调福州市及省直有关部门,抓紧做好大学城项目立项、区域总体规划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与福州市建立了大学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大学城区规划约50平方公里,大学城核心区为20平方公里。国家计委已同意由省计委提出项目建议书,报国家计委立项。
同济大学与福州市规划设计院正抓紧编制大学城区域具体规划方案,6月份将完成概念性总体规划;福州市已对通讯、电力、道路、给排水、排污、防洪排涝、竖向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作了专门部署。
省工程咨询总公司正对大学城区域现状进行调研,开展大学城项目可行性研究,预计8月底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省计委进行论证审批。大学城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已基本完成,将依据征地范围的调整情况作进一步修订;区域13平方公里地形测量工作已基本完成;项目环境保护评价工作正在进行,评价编制工作预定8月底完成。省教育厅对大学城区域内有关单位的土地置换问题、与省工商银行的贷款意向协议书、大学城内各办学主体布局规划和新校区建设任务书的编制工作等其他前期工作都在积极准备中。
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2001年省属普通高校招生数比2000年增15%以上,省属成人高校招生数比2000年增加11%以上。
需要研究、协调的问题:
(一)省教育厅将研究提出大学城建设管理体制方案(包括各校区科技园区、生活服务区的规划体制、建设体制和财务体制),征求各高校意见后报请省政府确定。
(二)需进一步协调解决大学城基础设施的资金筹措和建设方案。
(三)征地工作需要福州市、闽侯县抓紧制订规划区内的农民拆迁安置方案,并依法按程序组织拆迁,全面冻结区域范围内的其他建设项目。
十一、继续开展基层安全小区创建活动。
工作目标:城镇全面开展安全小区创建活动,省、市、县级安全小区数达到创建数的30%以上;农村创建安全小区覆盖率达80%以上,省、市、县安全小区数达到创建数的15%以上。落实群防群治措施,减少可防性案件发生,巩固创建成果,增强群众安全感。
承办单位: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省公安厅,各设区的市委和市人民政府
进展情况:把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作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在《2001年福建省设区市党政领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中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市综治委实行委员联系基层的工作制度,深入联系点,指导、督促、帮助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工作目标: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在流动人口流入地的乡(镇、街道)派出所设立管理站,在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村(居)委会设立流动人口申报点,方便流动人口登记或申办“暂住证”,流动人口登记率在85%以上。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县(市、区)推广使用暂住人口信息和租赁房屋信息计算机管理,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提供信息服务,使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案件占案件总量的比例比2000年下降2%以上,为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承办单位:省公安厅
进展情况:省公安厅已向下级公安机关作了工作部署,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整体工作安排,要求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等市的市区派出所、沿海县城的派出所和其他有条件的派出要建立暂住人口、租赁房屋治安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在省、市、县、区各级公安机关及派出所、责任区建立了“涉及暂住人口或租赁房屋的刑事案件进行分级倒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针对春节后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我省的情况,各地普遍在3、4月份开展了流动人口全面清查工作,全省共清查整顿公共场所、单位、工地等1220050处、清查流动人口872003人次、新登记流动人口493236人、新发证暂住人口513298人、录入暂住人口信息313169人,清查租赁房屋58361户共313159间,新发证租赁房屋16030户、责令停租933户、责令整改6503户,发函调查171418人、倒查涉及流动人口作案案件724起,提供案件线索3983条、从中破获刑事案件2520起,查处治安案件366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681人、遣送“三无”人员11082人。
十三、继续实施“康复工程”。
工作目标:为2000名贫特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为1200名贫特困肢残患者安装普及型假肢。完成10个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建设任务。
承办单位:省残联
协办单位:省卫生厅
进展情况:已组派3批医疗队赴18个县(市、区)为贫特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073例,其中植入人工晶体936例、植入率为87.23%,脱盲率为98.72%、脱残率达90.53%。
已完成安装假肢的肢残者调查摸底工作,其中贫特困肢残者要求安装假肢的有1618人。现已完成装配假肢120例。
宁化、明溪、长乐、寿宁、古田、诏安、罗源、莆田北岸等8个县(市、区)已动工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泉港区和龙海市正在筹建中。
十四、继续扶持驻闽部队发展农副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工作目标:重点帮助军级单位开展“两基地、一中心”(示范培训基地、副食品基地和生活服务中心)建设,扶持驻闽部队发展农副业生产,改善官兵生活。帮助省武警总队搬迁武警医院,建设武警医院综合大楼,2001年主体工程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承办单位:省国防动员委员会支前办,武警福建省总队
进展情况:省支前办组织召开了今年驻闽部队农副业生产座谈会,确定了今年“两基地、一中心”项目侧重安排在福州、莆田、宁德的片区。现已根据5个军级后勤部上报的项目单位,正在协调下拨扶持资金。
武警总队医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已完成施工前的土方开挖、现场“三通一平”、绿化移植等工程,桩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7%。上部工程招标工作已经完成。
存在问题:省支前办要求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法处、财金处帮助协调解决原定在上年结转中安排的300万元指标,尽快将资金下达到有任务的部队,确保建设项目的如期完成。
十五、在福州新建殡仪馆并改造通往火葬场道路。
工作目标:在福州新建殡仪馆1所,两年内建成。其中,2001年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从福州解放大桥到福州火葬场路段中的1.2公里路面改造任务。
承办单位:省民政厅,福州市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
协办单位:省计委、财政厅、交通厅、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进展情况:已实地勘察了多处备选的殡仪馆建设用地,基本确定在晋安区新店镇的几个地块中选择一处作为馆址,目前,正在进行认真比较和可行性论证。
福州解放大桥到火葬场道路含上渡、洋洽、鹭岭三个路段。其中,上渡路段总投资2500万元,已于今年3月底建成通车;洋洽、鹭岭两个路段总投资1.3亿元(含拆迁),须结合道路两侧棚屋区改造进行,目前项目已进入拆迁摸底和道路工程设计阶段。分管副省长于6月1日召开省人民政府专题会议进行检查、督促。
扫一扫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