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新世纪福建人防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是中国人民防空事业创建50周年,也是我省人防工作开创50年。人民防空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它的创建与发展,有效地配合和支持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军事斗争。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回顾和纪念半个世纪以来我省人防工作的创建与发展历程,对于推进我省人防工作跨世纪发展,建设台湾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和安全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省人防工作的历史回顾 

     伴随着我国人民防空事业的开创,我省于1950年建立了人民防空机构,次年又成立了福建省人民防空委员会,统一领导全省人民防空工作。五十年代初期,福建屡遭美蒋空中袭扰,全省军民积极开展反空袭斗争,有效地保卫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毛泽东同志总结对敌斗争的实践深刻地指出:“地下防空室,这笔钱不能省。”从此拉开了我省人防建设的序幕。1966年“文革”开始,人防建设受到严重冲击,一度处于停顿状态。1975年,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又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思想,全省军民掀起了“深挖洞”的战备热潮,人防工程建设得到迅速发展。我省人防工程建设的速度、数量均居全国领先地位。人防工事也由简单的防空工事向永久崐性、半永久性工程发展,由防御常规航弹向具有“三防”能力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时期人防工程多是坑道式工程,塌方、积水等问题突出,给维护管理带来了困难,基本上为封闭式、消耗型的人防设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省人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1978年10月,第三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确立了“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人防建设方针,要求人防建设必须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人防建设开始向开放式、效益型转变,人防工作也由单一的工程建设转变为组织指挥、通信警报、工程建设、抢险救灾等综合业务建设。1986年12月,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和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在厦门联合召开全国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工作座谈会,会议推广了厦门市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经验和做法。此后,全国各省市人防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而我省人防建设却进展不大。1994年5月,《福建省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规定》的颁发实施和全省人防机构力量的加强,为我省人防建设的发展创造了新的良好机遇,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批初具规模,体现战备、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人防骨干工程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结合城市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数量逐年增加,为战时防空袭斗争留城人员就地就近隐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平战结合人防工程逐年增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人防指挥通信建设在“九五”期间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全省建立了有线电话通信、无线单边带电台通信、警报通信、指挥自动化通信等现代化通信网络。警报音响覆盖面积大幅度增加,应急反应能力大为提高。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1999年《福建省人民防空条例》颁布施行,将人防工作纳入法制化、正规化、制度化轨道。为人防建设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今年在机构改革中,人防机构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当前,人防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蓬勃发展,为胜利地迈入21世纪奠定坚实的基础。

  半个世纪以来,人防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省在统一祖国大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与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省的人防建设跨入全国的先进行列。为我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努力把我省人防建设搞上去

  当今世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地区霸权主义不甘寂寞,局部战争时有发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常存忧患意识。最近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进入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人防建设既是抵御战争的有效措施,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把人防建设搞上去,为我国我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为开创21世纪福建人防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必须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即: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人防法》和《福建人防条例》为依据,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省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与安全带”战略决策为指针,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坚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防灾救灾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人防工作的法规、政策和机制,深入探索高技术局部战争环境下组织人民防空的特点、规律和方法,以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最高要求,推进我省人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十五”期间我们必须实现福建人防工程总量在前5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15年在“十五”基础上再翻一番的目标。同时,要建立快速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和灵敏可靠的通信警报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突出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把各级人防地下指挥所搞上去。 通过“十五”期间的努力,逐步建成布局合理、通信顺畅、设施配套、资料齐全、指挥自动化程度高、防护等级强的地下指挥系统,为各级党委、政府实施人民防空、应付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指挥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是要把人防工程人均面积搞上去。 要加大执法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鼓励社会投资,抓好“结建”和单建人防工程建设,改造早期人防工程,注重建设符合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的防空地下室和平战结合工程,努力形成平战兼容、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防护工程体系。力争至2005年,全省人防重点城市人防工程人均面积数量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三是要把防空袭预案和通信警报搞上去。 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组织制定国家人防重点城市和省直系统防空袭预案,并落实各类保障措施。对重点政治、经济目标进行重点防护。按预案要求抓好指挥通信、警报通信的建设与演练,经常组织城市警报试鸣和综合性演练,努力建设起一个信息畅通、反应灵敏、安全可靠、覆盖全面的高水平的通信、信息系统。

  四是要把我省人防经济建设搞上去。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保障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坚持平战结合,大力发展人防事业,盘活人防资产,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社会人防之路,增强人防经济实力,把人民防空的战时功能在平时的经济建设中,在为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的服务中充分完善和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谋求人防建设的经济效益,不断地为人防建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造福社会的目的,真正实现人防建设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扫一扫手机阅读

    信息来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