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点此关山笑迎天下客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居两省三地(市)六县(市)交界处,面积1539平方公里,总人口12.61万,辖3镇8乡。 县城至鹰厦铁路枢纽站邵武76公里,至武夷山机场148公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京福高速公路将穿境而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泰宁经济发展迅速,农业基础巩固,工业重点突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旅游、特色农业、电力、林业产业五大地方主导产业。199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3.52万元;比增14.9%,财政收入达7146万元,比增15.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5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77元。
泰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湿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川奇秀,旅游资源丰富。1980年,国家在金溪上游兴建池潭水电站,在泰宁县境内形成了一个库容8.7亿立方米的人工大湖,造就了一方新兴风景胜地——金湖,为泰宁县镶上了一颗璀灿的明珠。
金湖风景区以泰宁城区为中心,以金湖为主体,包括金湖、尚书第、上清溪、状元岩、李家岩、峨嵋峰、宝盖岩等十来个观光游览区。1987年,金湖被列为福建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4年1月升格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5年7月又被列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武夷山—金湖—玉华洞“绿宝石之旅”的中心。
金湖自然风光独特。湖光山色、碧水丹山堪称金湖一绝。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蔡尚思称赞金湖是“天下第一湖山”。金湖景区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有72峰、36岩、18洞、5泉、2瀑、7寺及其它错落有致的胜景189处。浩翰的湖水与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相结合,使金湖成为国内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风景名胜区,具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峰怪“五绝”特点,特别是水上、陆上一线天、大赤壁、幽谷迷津、甘露寺、金猫浴日等景观世所罕见。1993年新开发的上清溪峡谷漂流景区,全程15公里,景点60余处,九十九曲、八十八滩,蜿蜒在赤石翠峰之间,天为山欺、水求石放,充满野、幽、曲、险、奇、趣之妙感,被誉为“华东第一漂”。
金湖生态环境优良。景区原始次森林保护良好,丹霞地貌完整无损,湖水澄澈无染,给人以至清至净至绿的感觉;上清溪两岸皆为原始次森林和各种奇花异草,方圆几十里人迹罕至,保持着最原始的自然景观;省级森林公园的猫儿山景区,除可以饱览自然风光、攀高探险之外,还可以欣赏到许许多多珍稀野生动植物;海拔1714米的峨嵋峰景区保留了相当完整的垂直分布的植物群落,可以观赏到万顷林涛、茫茫云海和冉冉日出,是科考和旅游避暑胜地;还有即将开放的状元岩森林公园,数千年内生物自生自灭,珍奇的地貌特征和生物种群令人叹为观止。
泰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唐代置县,宋、明鼎盛,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宋哲宗赵煦将曲阜孔子阙里府号“泰宁”赐予县名,延用至今已近千年。自古俊杰辈出,人文荟萃,古有“宋时为福建大邑,科举之盛,甲于一方”之说,曾有过“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之盛况。开泰公邹勇夫,宋朝状元叶祖洽、邹应龙,明兵部尚书李春烨等当地历史名人为泰宁文化厚植底蕴。闽越王无诸以及朱熹、李纲、杨时等历史名人均曾在此狩猎、耕读、讲学、生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物古迹和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精华。泰宁建筑艺术精湛、源远流长,特别是明代民居和岩寺建筑更是巧夺天工。县城内明天启年间所建的“尚书第”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已有360余年,气势恢宏,工艺精湛,属我国明代民居建筑艺术珍品;闻名中外的甘露岩寺,“一柱插地,不假片瓦”,是我国建筑史上一大杰作。湖滨的尚书墓,为福建最大的古墓之一;地方戏曲也声名远播,作为泰宁“三宝”(金湖、尚书第、梅林戏)之一的梅林戏,发祥于泰宁朱口梅林村,是福建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是我国戏曲文化瑰宝,戏足遍及全国5省20多个县市,曾获“天下第一团”的美誉。“直石铺路三角灶、八人抬得高肩榇”宋代皇城遗风,与周边县市迥然相异。农村民间祭祀式舞蹈——傩舞,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原始古朴,粗犷奔放;每年元宵节前后舞闹的稻草龙、桥灯热闹有趣,令人赏心悦目;“尚书第”开辟的古建筑艺术馆、博物馆、蜡像馆、民俗馆,再现了泰宁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以及各个时期民间丰富多彩的节俗文化娱乐活动;泰宁还有丰富的土特产品和富有掌故轶闻的风味小吃,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美丽的金湖“锦上添花”。同时,泰宁还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县内保存着周恩来故居、朱德故居、彭德怀指挥的东方军司令部旧址、杨尚昆指挥的大阳嶂胜利阻击战遗址等大批革命历史遗址,是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基地。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创建“新兴旅游城、文明小康县”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龙头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先后投入了4亿元资金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县内主要出境公路基本拓宽改造,城区到各景区旅游公路全面改造为柏油路面,游客进出金湖交通较
为便捷。邮电通讯现代化,程控电话网、移动电话网、传呼网覆盖城乡,景区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拥有旅游企业16家,宾馆、饭店30多家,各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有游船、快艇、竹皮筏、橡皮舟等200余条。目前已达到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的能力,初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需求。近几年游客年均以30%以上的高幅递增,199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比增43.7%。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5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达2400余人,旅游总收入达9200万元。以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2070万元,五年来年递增22.2%,占全县GDP的比重从1993年的21.7%上升到28.5%。旅游业成为全县最活跃、增长最快的行业。
世纪之交,国家将旅游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省委、 省政府决定加快山区发展,京福高速公路也即将建设开通,金湖旅游业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新机遇。
县委、县政府将围绕创建新兴旅游城这一宏伟目标,按照“兴旅游、创品牌、立支柱、增总量”的发展思路,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开发大金湖、开拓大市场、营造大环境、发展大旅游。以旅游带发展,以发展促旅游,利用从现在至2020年约20年时间,把泰宁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生活殷实的现代化新兴旅游城市,以更加美丽的姿态、崭新的现代化形象迎接八方来客。
扫一扫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