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福建省对口支援彭州灾区重建
工程建设管理主要经验的通知
闽政办〔2010〕5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口援建灾区决策部署,我省对口援建彭州市,计划三年投资30多亿元,完成140个项目,其中“交钥匙”项目115个,“交支票”项目25个。在全体援建人员共同努力下,各项援建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2010年春节前,所有“交钥匙”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其中89个项目竣工交付,竣工率达77.4%。
我省已竣工援建项目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质量好。在第一批援建工程“天府杯”评选中,我省援建的9所中小学项目全部得奖,占全国各援建省市项目得奖总数1/3。达到四川省优质工程奖(“天府杯”)申报规模的工程,优质率达到100%。未达到“天府杯”奖申报规模的工程,质量全部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截至目前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和接收方质量投诉。二是速度快。已竣工的援建工程实际工期比定额工期平均缩短25%。三是文明安全施工。所有援建工程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工地文明、有序、整洁,未发生伤亡事故。
为总结推广我省援建彭州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结形成的《福建省对口支援彭州灾区重建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经验》转发给你们,供在全省建设工程、特别是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管理中借鉴推广。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一日
福建省对口支援彭州灾区
重建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经验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〇年三月)
一、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省对口支援彭州市灾后恢复重建前方指挥部(以下称“省前指”)教育全体援建干部和施工企业员工,援建工程代表福建省形象,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品牌,树立海西形象。省前指领导到位,人员精干,部门协同,并得到后方各部门全力支持,成为组织高效、专业权威、协调有力的指挥中心。各设区市也相应成立援建前方分指挥部(以下简称“分前指”)。省、市援建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协调,千方百计为援建企业排忧解难。如在援建条件较差的通济镇,省前指专门成立片区项目指挥所,一方面协调解决7个分指挥部在设计、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使18个项目同时有序展开;另一方面协调当地政府,解决大量征地拆迁和村民反映的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二、构建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在指挥部统一指导、综合协调的基本框架下,依托我省工程质量安全技术力量,构建由省前指、分前指和工作队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与援建施工、监理企业自查自纠体系构成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网络。颁布实施福建省援建工程施工管理规定,建立指挥长工程质量安全例会。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明确省前指、分前指职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建设各方主体工程质量责任,层层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以我省现行工程质量安全有关制度为基础,结合援建工程特点,制订规范建筑材料、施工现场、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办法;针对施工质量通病,制定模板支撑体系、商品砼使用、建筑材料进场管理、交通项目试验检测等7份规范性文件,确保关键工序质量;制定巡查、督促整改、约谈企业负责人、重大问题通报、节点进度控制、月度考评、季度评比、质量回访等12项制度措施,为援建工程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夯实质量安全管理基础
依托省内招投标平台和预选承包商制度,选择实力较强的施工、监理和代建企业,要求选派优秀项目经理、技术管理人员组建项目经理部,为援建工程提供技术、管理保障。加强人员培训,多次召开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强化安全意识。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邀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有关专家到彭州举办工程结构、装饰装修、施工安全、路面工程、创优指导等技术培训班5期。省前指、市分前指还通过举办工地夜校、技能竞赛等形式,对数千名建筑工人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强化施工现场动态信息管理,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做好巡查日记和现场摄影资料收集,作为季度质量安全点评依据。截止目前,省前指已积累施工现场资料图片3000多张。
四、实行开工备案谈话制度
把质量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要求每个项目中标企业必须到省前指履行开工备案手续,企业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及选派的项目经理、总监必须到位,由省前指组织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建设精品工程,让彭州人民满意;对援建项目基建程序、施工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节点计划、质量安全控制要点等主要内容进行审查和交底;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技术方案和监理实施细则,项目管理班子及时到位,并配带技术班组工人、专业机械设备进场。开工备案谈话制度有效增强了企业的责任感和创优意识。在工程建设中,每个参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都亲自到场指导督促,精心策划组织,有力推进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各项工作。
五、实行质量安全综合评价制度
省前指制定《福建省援建工程安全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每月一评比、季度汇总评比的机制。月度考评办法是:集中援建工程管理人员和代建、施工、监理企业技术骨干组成考评小组,采取量化评分、考核现场点评、书面反馈等形式,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限期整改。季度评比办法是:在对月度考评成绩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优胜单位授予流动红旗,对落后者予以黄牌警示,并纳入差异化监管。召开季度综合点评会,由专家对日常现场采集的典型案例图片进行质量安全技术点评。由于紧密结合工程建设阶段性技术重点、难点和质量、安全通病顽症讲解,实用性很强,每次参加点评会的管理技术人员都达70人左右,被表扬者高兴,被批评者服气。组织施工企业互检和现场观摩交流,营造良性竞争氛围,推动援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南平、莆田市多年未获得省级优质工程奖,此次援建均有工程获得“天府杯”奖。
六、强化质量安全过程监管
坚持日常巡查,省前指、市分前指领导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工程管理人员每天巡查记录,同时邀请省内专家对援建工程进行阶段性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向企业发出整改通知。有的分前指直接设在工地附近,就近监管。狠抓重点监管,依据援建工程不同结构形式和专业特点,制定桥梁、沥青混凝土路面、钢结构、装饰装修、玻璃幕墙和检测、机电设备安装等方面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强化检测监督,要求交通项目监理、施工公司必须建立试验室并配备专业人员,有五家监理、施工公司分别建立了工地试验室或内部试验自检机构。省前指还委托实力最强的两家监理公司共同组建中心试验室,作为省、市前指工程质量抽检的试验检测机构。落实督促整改,对巡查发现的问题要求马上整改到位,整改不到位的,约谈项目经理或企业法人代表。
七、开展创优质工程活动
援建工程在招标阶段就明确创优要求,并作为合同条款进行约束,实行优质优价。开工前各施工单位必须按要求提交工程创优计划,施工中必须落实质量保证体系,注重过程控制。实施样板先行制度,要求装饰装修等工程必须设样板间。为了保证援建工程创优,许多施工企业严格建筑材料进货渠道,选择优质材料,确保工程质量。采用先进技术,针对项目特点和所处地域条件,在彭州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通济幼儿园等项目率先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橡胶隔震支座技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制定工程质量回访制度,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适时回访,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制订维修方案,妥善处理解决。省前指深入施工现场指导,与代建、施工、监理企业共同探讨工程创优有关细节。举办工程创优培训班,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程专家到彭州讲解创优条款,邀请四川省、成都市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深入援建工地检查指导,为工程创优增添动力。我省援建的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工程结构优,外观、细部质量过硬,合格率达100%,其中,中小学项目全部获“天府杯”奖,赢得彭州市教育局高度评价,“福建援建”成为当地群众心目中高质量的标志。
八、科学施工创造“海西速度”
我省已竣工援建工程的实际工期能比定额工期平均缩短25%,科学组织、科学施工是关键。如小渔洞大桥工程处于地震断裂带,地质结构复杂,大桥与河道斜交45度,施工技术难度大,打桩时部分桩基出现塌孔现象。从2008年11月11日至2009年1月18日,只完成桩基15根,占36%。按照省委领导提出的2009年“5•12”建成通车的要求,省前指成立小渔洞大桥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专家组,聘请国内20多位桥梁设计、施工、地质、吊装等专家参与项目技术指导,优化施工方案,提出多项先进施工工艺和针对性施工措施,解决了漏浆、塌孔等难题。福建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周密部署,克服下雨、寒冷等困难,增加机械设备、配足专业力量,昼夜加班,实际工期192天,比工程定额工期缩短128天,保证了在2009年“5•12”纪念日建成通车。
九、坚持“超常规、不违规”
坚持依法招投标,所有援建工程招投标都在省内工程交易中心进行,接受各方监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严格履行建设基本程序,督促各方建设主体依法办事,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有关规定。省前指与彭州当地相关行政部门采取分别监管、综合执法等多种方式,严防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资金监管,实行援建资金专户管理和专账核算,发挥指挥部工程技术人员、代建、监理单位作用,加强多个环节监督。对工程变更签证做到“随做随签、一项一签、一事一签、工完签完”。工程款及时拨付到位,及时预结算,不拖欠。省前指、市分前指领导和部门成员严格自律,驻省前指纪检监察部门向参与援建的50多家企业发出廉政征求意见函,未发现不廉洁问题。
扫一扫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