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关于
福建省演艺娱乐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闽政办〔2010〕7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及《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全省演艺娱乐业发展,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省文化厅制定的《福建省演艺娱乐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各设区市要按照《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取得实效。省直有关部门要尽快制订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九日

福建省演艺娱乐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
省文化厅
(二〇一〇年三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及《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演艺娱乐单位资源整合,加强演艺娱乐协作网络建设,拓展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健康向上的娱乐方式,推动演艺娱乐企业发展壮大,提升演艺娱乐产业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演艺娱乐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提高演艺娱乐业市场化水平、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演艺娱乐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功能,实施项目品牌带动战略,在项目实施上下功夫,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建设文化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目标任务

  从现在起至2012年,全省演艺娱乐业发展目标是:

  ——以组建福建演艺集团为重点,培养带动一批跨地域演艺集团公司;

  ——重点扶持10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连锁娱乐企业;

  ——争取2~3个文化娱乐企业上市,鼓励扶持有条件演艺娱乐企业上市融资;

  ——争取三年内建成覆盖全省主要城市的文艺演出院线;

  ——重点扶持100个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培训1000名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骨干;

  ——演艺娱乐业的收入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演艺娱乐业对文化产业的贡献率有所提高。

  为实现以上目标任务,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扶持一批代表国家水准,具有福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艺术表演团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统剧种剧目,多出精品,增加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

  ――发展一批直接面向市场的演艺文化企业,吸引民营资本、社会资本、海外资本进入演艺娱乐业,通过引导和调控,使之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公平竞争,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培育一批演出经纪公司,加快文艺演出中介代理服务机构的建设,强化演艺娱乐流通环节,做大演出市场,促进区域性演出网络的形成;

  ――发展一批大型娱乐项目,不断优化娱乐项目的类型结构和规模结构,促成演艺娱乐企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在福州、厦门、武夷山开发大型文化旅游演艺项目;

  ――组建、做大连锁网吧企业,连锁网吧覆盖率达60%以上,全面推进规模化、制度化、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实现网吧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建立覆盖全省城乡的、结构合理的、发展均衡的、运行有效的、传统和现代的、惠及全民的演艺娱乐网络。

  二、发展演艺娱乐业的主要措施

  (一)推进演艺娱乐资源整合重组

  演艺娱乐资源的整合重组,不仅是相同业务主体的整合重组,也可以是不相同业务主体的整合重组;不仅是国有演艺娱乐资源之间的整合或民营演艺娱乐资源之间的整合,也要发展国有、民营、国外演艺娱乐资源之间的混合整合重组。引导演艺娱乐企业采取连锁、加盟等经营模式,通过收购、承包、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推动网络娱乐场所向品牌化、连锁化、个性化发展,发展连锁网吧和连锁娱乐企业,适时开展“百强”网吧和优秀娱乐连锁企业评选活动。推出一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起来的演艺娱乐产业集团,改变低水平、粗放型行业布局,促进演艺娱乐业向职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放大剧院、剧场互动联动和聚合效应,增强其对演艺娱乐市场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占有率,促进演艺娱乐行业各层次资源整合,使创作者、演出者、营销者和剧院场有更大的盈利空间,构建新的演艺娱乐产业链。建立各层次、各种形式的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演艺娱乐业联盟,推动演艺娱乐业产业化和规模化。

  (二)实施演艺娱乐品牌带动战略

  品牌的形成,是演艺娱乐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要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精品工程和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引导演艺娱乐企业不断创新,扶持引导健康向上的原创演艺娱乐产品的创作生产和推广营销,鼓励演艺娱乐产品特色化。扶持引导规模大、影响大、大众化的品牌演艺娱乐企业,提高演艺娱乐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在演艺娱乐业的运用,不断提升演艺娱乐业的科技含量。加快演艺娱乐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演艺娱乐企业上市融资。国有艺术院团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现有各类文化艺术汇演、评奖、节庆活动等平台,促进演艺娱乐业形成品牌、推介品牌,建立体现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力争建成全省演艺娱乐业品牌体系。

  (三)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积极拓展省内外、港澳台和国外演艺娱乐市场,进一步加强对台港澳和对外文化交流。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助等形式,积极引进高雅艺术和优秀演艺娱乐项目,积极借鉴吸收省外和国外先进演艺娱乐业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文化需求,培育和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文化有效消费。

  (四)引导民营演艺娱乐团体发展

  根据行业门类、艺术水准、经营模式、布局结构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地引导民营演艺娱乐团体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演艺娱乐团体,支持民间艺人自筹资金按照有关规定组建民营演艺娱乐团体,支持民营演艺娱乐团体开展业务培训、人才培养、设施建设、设备添置等业务建设,及时组织专业文艺人员对民营表演团体进行业务辅导。加强演艺娱乐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省演出协会和省文化娱乐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有效搭建政府、企业、观众、市场间的桥梁和纽带,促进行业规范和自律,营造良好行业环境,促进演艺娱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五)建立人才培养交流机制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岗位管理,畅通人才进出渠道,形成人才合理流动的良性局面。积极与省内外艺术院校合作,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作、编导、作曲、指挥、演出经纪等方面的艺术人才,开展演艺娱乐人才培训,促进演艺娱乐单位与高等学校合作举办研修班,在高校成立演艺娱乐文化创意中心和培训基地。同时,制订更加优惠政策,引进高素质演艺经营和管理高端人才。

  三、我省演艺娱乐业发展的重点工程

  (一)演艺娱乐场所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福建人民艺术剧院排练舞美综合楼、省芳华越剧团排练舞美综合楼,省实验闽剧院和省杂技团排练舞美综合楼合楼等项目建设。积极发挥福建大剧院龙头作用,带动全省现有演艺娱乐设施综合效益。2012年前,各市、县力争拥有适合中型剧目演出的剧场(院)。

  (二)演艺娱乐剧(节)目创作工程

  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支持艺术生产和剧节目创作,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较强的舞台艺术精品力作,力争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奖等全国性重大文艺评奖中取得好成绩,高层次演艺娱乐产品更加丰富,演艺娱乐市场更加繁荣。

  (三)推动精品剧(节)目市场化运作工程

  提高泉州木偶剧团《钦差大臣》、省实验闽剧院《贬官记》、省梨园戏实验剧团《董生与李氏》、晋江市掌中木偶戏剧团《五里长虹》、福建京剧院《北风紧》、省杂技团《家园》、《行为艺术――度》、《舞者――绳技》、省芳华越剧团《玉蜻蜓》、《妈祖》、厦门歌舞剧院歌剧《阿美姑娘》、音乐话剧《雁叫长空》,厦门歌仔戏的《邵江海》、厦门南乐团南音乐舞《长恨歌》等精品剧(节)目市场运作的水平。

  (四)引进国内外经典剧(节)目工程

  发挥演艺娱乐场所的聚集效应。福建大剧院、莆仙大剧院、福州榕城歌剧院、厦门艺术剧院、厦门小白鹭艺术中心、南平大剧院、各院团的场馆等要发挥聚集效应,上演一批、引进一批国内外经典剧(节)目。

  (五)演艺娱乐人才培养工程

  加强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闽台戏曲大观园、福州艺术学校、厦门艺术学校等演艺娱乐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将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州艺术学校、厦门艺术学校建成培养表演、编导、音乐、舞蹈等综合人才基地,将闽台戏曲大观园建成独具特色的闽南戏曲教育基地和文化主题公园。

  (六)文化与旅游合作工程

  充分发挥我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厚的优势,结合各类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拓展提升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演艺娱乐服务,促进文化、旅游的和谐共赢。积极支持武夷山文化旅游节、泉州文化旅游节、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福建土楼文化旅游节、福建茶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引导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化经营,树立旅游文化品牌,提升海峡文化旅游产品品位和档次。加强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的市场推广,利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优势,开发有市场前景和效益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品质与效益兼备的旅游演艺产品,推出“印象大红袍”、“闽南神韵”、“南音艺苑演出”等旅游演艺精品。

  (七)演艺院线网络建设项目

  建设“票务网络一卡通系统”,实现异地购票、异地取票,实现全国、全省演艺娱乐市场一体化。

  四、我省演艺娱乐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一)加大演艺娱乐产业投入。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重点扶持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省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演艺娱乐龙头企业,支持我省演艺娱乐企业和项目做大做强。加强资金管理,建立产业投入的绩效考评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落实各项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文化产业的有关税收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演艺娱乐企业执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演艺娱乐产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符合国家政策的演艺娱乐产业,通过规划和政策指导、信息发布以及降低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本对演艺娱乐产业的投资,支持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融资,促进各类演艺娱乐企业共同发展。

  (四)加快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优惠政策,经营性文化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市场机制,搞活经营,发展壮大。

  (五)积极支持演艺娱乐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誉好、实力强的演艺娱乐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

  附件:福建省演艺娱乐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项目表

附件:

福建省演艺娱乐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项目表
(合计37项)

一、综合类(共7项)

序号
规划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计划投资额
(万元)
建设年限
责任单位
1
福建演艺集团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艺术规律组建集团,推动艺术院团体制改革。
50000
2010~2012年
省文化厅
2
福建文艺演出院线
整合剧场资源、形成剧本创作、演艺策划、剧场经营、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紧密相连的演艺产业链。
500
2010~2012年
省文化厅
3
福建大剧院演出票务网
建成以福州为中心、覆盖全省各主要城市的,集票务营销、演艺宣传、艺术普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专门网站。
400
2010~2012年
福建大剧院
4
海峡摇滚音乐节
提供新音乐发布平台,打造成为海峡两岸青年与现代文化紧密对接的狂欢节。
200
每年举办一届
厦门嘉泉誉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5
宏泰音乐季
举办公益性、普及性等多类型音乐活动。
1100
每年举办一届
厦门宏泰艺术中心
6
海峡演出票务网
建成以厦门为中心、覆盖海西各主要城市的,集网上查询、订票专业化演出票务电子商务网站。计划一期建设覆盖闽南地区;二期覆盖全省。
400
2010~2012年
厦门市演艺协会
7
泉州南音多媒体数据库
建设一套完整的泉州南音多媒体数据库,录音棚声学装修、录音设备、制作设备等。
300
2010~2011年
泉州市南音乐团

 

二、设施建设类(共16项)

序号
规划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计划投资额
(万元)
建设年限
责任单位
1
海峡演艺中心
建设中型剧场、排练练功和教学用房、舞美制作用房等,总建筑面积控制在25000平方米以内。
22000
2010~2011年
省实验闽剧院、省杂技团
2
省芳华越剧团排练舞美综合楼
建设排练舞美综合楼一幢,主要功能包括排练厅、舞美制作间、练功房、行政办公、地下停车场等,总建筑面积控制在6000平方米以内。
1600
2010~2011年
省芳华越剧团
3
省人艺排练舞美综合楼
拆除、新建排练舞美综合楼一幢,主要功能包括排练厅、练功房、制作间、行政办公、艺术档案等用房,总建筑面积控制在2627平方米以内。
789
2010
省人民艺术剧院
4
省歌舞剧院排练舞美综合楼
选址新建省歌舞剧院排练舞美综合楼,主要功能包括排练厅、舞美制作间、练功房、行政办公、地下停车场等,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
8000
2010~2012年
省歌舞剧院
5
海峡艺术中心
选址新建省艺术馆、省美术馆创作、展示、培训和艺术品交易展馆,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
10000
2010~2012年
省艺术馆、省美术馆
6
福州大戏院配套
设施后区改造
拆除剧院旧化妆间、管理楼,重建化妆间、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1930平方米。
676
2010
省杂技团
(福州大戏院)
7
福州儿童艺术剧院
规划面积30亩,将按国际现代化儿童剧院的标准建设。
15000
2011~2013年
福建省时代华奥动漫有限公司
8
厦门闽南戏曲艺术剧院
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拟参照福建大剧院水准建设,内设1352个座位。
25000
2010~2011年
厦门市文化局
9
厦门奥林匹克旅游文化广场
依托厦门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建设集旅游、购物、餐饮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广场
5000
2010
厦门明海演出有限公司
上海晓苑文化传媒公司
10
南音阁旅游演艺中心
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打造以展示展演南音为主要内容的高端旅游定点演出节目。
1000
2010
上海大相投资公司
11
漳州市人民剧场
建设集演艺表演、电影放映等功能于一体的影剧院。
1287
2010
漳州市人民剧场
12
泉州市木偶剧院改建
总用地面积16.5亩,建筑面积5390平方米。
2550
2010~2011年
泉州市木偶剧团
13
三歌文化传媒大楼
约7层,内设音乐厅、小影院、排练厅、电脑多媒体厅、会议室、教室、展馆等设施。
2000
2010~2012年
三明市人民政府
三明市文化与出版局
14
建宁县演艺中心
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内设歌舞演出厅、酒吧音乐茶座、KTV包厢、3D影院、餐饮等文化娱乐设施。
5500
2010~2011年
建宁县文化体育局
15
永安市西峰山琴院
占地6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古琴演奏大厅、省闽派古琴艺术培训中心大楼、劲草琴堂、春风琴舍及西峰古琴户外演艺场景。
3600
2010
永安市文化体育与出版局
16
宁德市演艺中心
占地20亩,编演剧节目,打造宁德演艺娱乐业新景区。
2000
2010~2011年
宁德市文化与出版局
玉龙演出经纪有限公司

 

 

三、演艺产品类(共14项)

序号
规划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计划投资额
(万元)
建设年限
责任单位
1
儿童剧《我和我的影子》
以项目制作人负责制的方式运作此剧。
100
2010
福建人民剧院
2
大型舞台剧《梦观音》
以福建茶文化为背景的本土题材原创舞台剧,表演形式上融合了戏曲、舞蹈、杂技、魔术、木偶等形式。
1200
2010~2012年
福建凤凰演艺有限公司
3
大型舞剧《坊巷春秋》
以福州三坊七巷为题材,透视三坊七巷精神底蕴和内涵,展示名人志士和文化底蕴。
500
2010
福州市歌舞剧院
4
传奇闽剧《陈靖姑》
以民间传统信仰人物陈靖姑为题材,创作一台适合商演及对台文化交流的闽剧剧目。
100
2010
福州闽剧院
5
大型舞蹈专场《光明之城》
以泉州地域文化为题材,打造泉州文化旅游的一个重点演艺项目。
250
2010
泉州市歌舞团
6
南音曲乐剧专场《蝴蝶梦》
以传统南音“曲、乐”为基础,吸取西方室内歌剧咏叹调、宣叙调及现代音乐表现手法,以古代十大悲剧《大劈棺》为戏剧文学载体,融古今中外艺术而创作的大型南音曲乐剧。
250
2010
泉州市南音乐团
7
《惠安女风情》
以惠女传统民俗风情和服饰为主要元素,运用艺术表现形式,使惠女勤劳美丽得以完美展示,扩大泉州知名度和影响力。
150
2010
泉州市文化局
8
《南少林武术专场》
对传统武术进行艺术性改造、提升。
235
2010
泉州市文化局
9
大型歌舞《梦回泰宁》
采用舞台科艺和LED彩屏相结合,以水上丹霞、灵秀泰宁为创作主题,打造如梦如幻、惊险刺激、浪漫美艳的歌舞剧。
3000
2010
泰宁县文化体育局
泰宁县古城剧场
10
《妈祖情韵》
以妈祖祖庙天后大戏楼为阵地,发展“妈祖”演艺项目打造妈祖文化品牌、开发妈祖文化旅游产品。
120
2010
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天后艺术团
11
大型实景剧目
《印象·大红袍》
占地面积11.2亩,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20000
2010
武夷山市政府
12
大型旅游演艺剧目
《土楼回响》
以客家山歌为基调,反映客家人的性格及生存、奋斗、发展等历史,打造大型旅游演艺剧目。形成集演艺、休闲旅游、商业、创意设计、教育、创意产品市场为一体,有特色的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多功能业态。
28000
2010~2012年
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
13
畲族原生态演唱组合《中华龙、中华凤》
集偶像型唱、跳、说、演为一体的时尚表演形式,打造畲族原生态声乐品牌
800
2011~2012年
宁德市文化与出版局
玉龙演出经纪有限公司
14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烟雨太姥》
以太姥山风景区为背景,采用多媒体、声、光、电的表现形式演绎太姥神话传奇故事。
2000
2011~2012年
宁德市文化与出版局
宁德文华文化传播公司

 

扫一扫手机阅读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