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
“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闽政〔2011〕8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日

福建省“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二○一一年八月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产业作为福建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福建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加快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我省“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9〕192号)的总体部署,福建省信息化局牵头组织编制了《福建省“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范围涵盖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服务业、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等相关内容,在总结回顾我省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发展环境的基础上,阐述了“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空间布局,明确了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提出了一批重大项目,是“十二五”期间推进我省信息产业发展和布局重大项目建设与投资的基本依据。规划基期为2010年,本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福建信息产业围绕建设“3618”工程,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之下,实现了产业的平稳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集聚进一步提高,成为推动福建省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重要基础产业。

  (一)发展特点

  1.信息产业总体规模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十一五”期间,福建信息产业总体规模持续保持全国前列。2006~2010年全行业销售总收入从2266亿元上升到4135亿元,年均增长18.5%;产业增加值稳步提升,占全省GDP比重接近11%。其中,2010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800亿元,居全国第六位,出口交货值1203亿元,居全国第五位;软件及系统集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75亿元,五年平均增长40%,增长速度居全国软件业前列。全省信息产业就业人数已超过60万人;信息产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接近40%,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机、GSM移动手机、路由交换机、白光LED、继电器以及动漫游戏产品、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领域的研发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企业信息化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37.4%,位居全国前列。

  2.信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全行业比重稳步提升,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动漫创意产业等有了较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由“十一五”初期的22%提高到2010年的33%,计算机及网络、数字视听、移动通信等三大主导产业领域逐步实现了新技术的应用和升级换代,彩电及显示器基本实现了从CRT向平板化、数字化、超薄化的过渡,移动通信实现了由模拟以及2G向数字化及3G的平稳过渡,各种多媒体终端、节能照明产品及物联网识读设备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有所突破,新型显示、LED、移动通信等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配套,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从终端制造、中游模组进一步向液晶面板制造环节延伸,LED产业基本形成从外延片和芯片、封装到应用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的产业链,宽带接入、直放站、数字微波等通讯设备产业结合国家推进3G和三网融合的需要,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3.新兴产业催生新经济增长点。新型显示、物联网产业、LED和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福建省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平板显示产业聚集了友达、华映、冠捷、宸鸿、万利达等一大批产业链相关企业,201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201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其中LED外延片和芯片产值占全国50%以上;物联网产业崭露头角,在二维码、传感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控制、智能家居系统等产业链环节形成一定研发生产和集成应用基础,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

  4.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全省信息产业形成了以园区为主体,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马尾园区为主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以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为主的软件产业集群;以厦门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为主,辐射福州、漳州、泉州、莆田等地市的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以泉州、福州、厦门为主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其中,厦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工信部首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园区较为集中的福厦沿海五个设区市信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97%。冠捷科技等30家全省重点企业年销售收入占行业比重达65%以上。出现了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居全国前列的重点骨干企业,到2010年底全省信息产业领域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有5家,10亿元以上企业35家,其中软件产业亿元以上企业已达50多家。

  5.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快速跃升。全省已经建成一个覆盖面广、技术先进的信息网络体系,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固定和移动宽带网络覆盖全省,有线宽带、网站、网民、域名总数等相关指标分别位居全国第4~6位。截至2010年12月,全省光缆线路长度达到39.3万公里,有线电视干线网络总长度14.4万公里,有线电视总用户数613.2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61.4%;互联网用户2388万户,全省固定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是28.8%和83.3%;全省无线电台站数量16.5万个(不含手机和小灵通终端),移动通信终端用户3069.3万个,人均无线电台站数居全国前列。物联网应用示范初见成效,福州鼓楼和武夷山示范区已建成若干物联网应用项目,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等九类重点行业应用进展顺利。三网融合进入试点阶段,厦门市成为国家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全省广电网络和机构整合加紧推进。

  6.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搭建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先后扶持建设了省级和厦门市两个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厦门)、电子有害物质检测中心、软件评测中心、动漫游戏服务平台、省信息系统工程检测平台、“商务领航”福建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省物联网应用软件及系统技术评估与检测平台、“动力100”福建省移动信息化平台、下一代网络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工程实验室等30多个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同时,省信息产业商会、省软件行业协会、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省光电行业协会、省企业信息化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不断壮大,桥梁作用日益明显,尤其在推动闽台信息产业交流合作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7.闽台信息产业对接合作成效显著。坚持“市场导向、以台引台”,有效承接了台湾平板显示、LED、动漫创意等优势产业,拥有友达、华映、灿坤、宸鸿等一批进出口额超亿美元的大型台资企业,并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配套台资企业在福建落户,重点台资企业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约三分之一。闽台信息产业交流合作已从过去的单个企业对接,提升为产业链、行业协会和专业园区的整体对接,提高了对接实效,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奠定基础。闽台无线电管理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立了海峡两岸(闽台)无线电管理协调合作机制,显著提升了两岸无线电合作和电波干扰协调能力。

  8.无线电管理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了全省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两网两室”的建设任务,建立并规范了《福建省无线电管理应急预案》,实施多个专用业务频段,科学储备超短波无线电频率,大力配合推进全省3G通信网络、无线城市、物联网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了频率资源科学、高效和节约配置。同时,无线电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经常性监督检查和深化整顿的长效机制,较好维护了空中电波秩序,有效保障和发挥了频谱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无线城市”的建设。

  (二)存在问题

  1.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全行业的比重仍然较低,对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不够;外资和民营中小企业仍然是福建省信息产业的主体,对行业具有支撑和引导作用的大型骨干企业较少;“两头在外”的产业格局没有太大改善,对外依存度高,产业发展易受国际环境及外部经济体影响。

  2.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受制于人,产业仍是缺“芯”少“核”,缺乏世界知名品牌,核心专利数量少,“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有待加强;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等发展滞后于整机发展,产业配套能力较弱,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产业协同效应,不少企业尤其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

  3.发展后劲不足。信息产业带动性强的增量项目不多,尤其是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广的大项目较少,利用外资的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类高、中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信息产业尤其是光电、软件类人才不足的现象同时存在,高端及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福建省信息产业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度。

  4.以应用促发展有待加强。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缺乏有效融合和互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应用环境有待优化,对LED、太阳能光伏、物联网、三网融合、两化融合等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力度有待加强。

  5.应对无线电新业务、新技术的管理手段有待创新。随着第三代、四代移动通信及无线互联网、(超)宽带无线接入、物联网等多种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推广应用,无线电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研究仍显不足,技术设施、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等亟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及今后十年是我国工业化由中期向后期发展转变的时期,是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并趋于完善的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转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加速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尤其是无线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以及信息产品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潮流,使信息产业进入了技术提升和结构调整深化发展新阶段。

  (一)重要机遇

  1.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兴起。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产生,硬件、软件、网络和服务加速融合,带动光电产业、节能环保、4C融合产品等迅速发展,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阶段,信息网络加速向宽带、移动、智能和融合方向发展,泛在网络、智慧地球等一系列新理念不断涌现,新市场、新产业不断形成,都将极大拓展信息产业发展空间。

  2.国家全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已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并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更多地承担起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倍增器”作用,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国务院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将进一步凸显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福建将利用多年对台交流打下的基础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平台,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承接台湾信息产业转移,构建深度对接的闽台信息产业合作体系,为实现信息产业跨越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新举措持续出台。近年来,我省在政策上对信息产业发展予以大力扶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等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将继续为全省信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主要挑战

  1.国际形势新变化带来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福建信息产业外向度高,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综合成本持续上升,使传统的比较优势削弱;另一方面,要面对发达国家在高端产品、新兴产业等优势领域的竞争,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的严峻挑战。

  2.国内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形成新压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已经形成规模巨大的信息产业集群,包括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生产和组装、家用电器、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通信设备、LED和太阳能光伏等。上海、苏州、深圳以及西南等地积极推进产业升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也吸引了大批企业前往落户,这些信息产业发展先进区域软环境相对好、产业链相对完整,对福建信息产业发展构成竞争压力。

  3.维护社会稳定使无线电管理肩负更大责任。随着无线电技术和业务的发展,频率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电磁环境日趋复杂,无线电干扰事件和利用无线电通信手段从事非法活动等问题逐年增多,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和重大活动保障等需求也不断增加,对无线电管理维护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需求主导、优化布局、深化应用、集群发展”方针,大力推动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相结合的融合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培育物联网、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业态,巩固提升传统优势电子制造业,拓展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强化无线电为经济、国防和社会服务的功能。继续深化闽台产业合作,全面提升信息产业对福建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实现全省信息产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坚持从政府与市场两个层面来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到相得益彰。政府主要通过统筹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等,为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同时,始终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壮大信息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提高经济效益。

  (二)坚持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与推进产业发展相结合。把握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发挥信息产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独特优势,强化信息化与产业化的互动,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网络安全,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三)坚持招商引资与培育本土企业相结合。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快引进和消化吸收互补性强、具有重大产业链带动作用的项目,强化企业“以商招商”的主体地位,扩大产业增量,提升发展质量;着力培育扶持本土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扩大规模经营,延伸产业链条,争创名牌产品,逐步提升信息产业中民营企业的比重地位。

  (四)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强标准建设,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和保护,提升产品质量,形成特色鲜明、有差别化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技术。 

  (五)坚持做大产业规模与突破发展瓶颈相结合。在整机制造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做大新型显示、计算机和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产业集群规模,提升信息产业在我省经济增长中的引擎作用;同时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着力突破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关键元器件及材料等发展瓶颈,增强产业竞争力,构建大而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着力打造物联网产业、软件产业、计算机和网络产业、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产业、新型显示产业、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等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2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百亿元重点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实现信息产业年销售总收入超过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省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目标

  经济指标:“十二五”期间,福建省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到2015年,实现销售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实现增加值45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15%以上。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年销售收入6300亿元,年均增长18%;软件业销售收入3000亿元,年均增长40%;通信运营及其它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1600亿元,年均增长15%;信息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

  结构指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向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转化。到2015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信息产业增加值的比率提高到50%以上,年销售收入百亿元企业25家以上(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20家、软件及信息服务业5家以上),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增加5家,重点产业链发展瓶颈取得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信息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指标: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新申请的行业核心专利、重要标准、软件著作权等数量有较大幅度提升,信息产品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提高2个百分点,建设和完善省级软件企业技术中心20家,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全面提升无线电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水平。

  布局目标:重点建设福州-莆田-平潭、厦门-漳州-泉州两大沿海信息产业核心区,培育发展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四个信息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区;加快福清融侨、厦门火炬两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厦门软件园、福州软件园、马尾物联网产业园、泉州数字对讲机产业园、晋江光伏产业园等园区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壮大平潭综合实验区信息产业园、漳州云霄光电园、泉州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莆田光电产业基地、宁德霞浦光电产业园等一批新兴特色产业基地。

第三章 主要任务

  围绕实现“万亿产值、千亿集群、百亿企业”目标和构建资源节约、布局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新型信息产业体系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和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探索三网融合新型业务运营模式,推动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带动相关产业技术攻关和软、硬件产品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促进福建智慧社会的发展。

  (一)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到2015年,基本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发展,网络利用率大幅提高,各类新型多媒体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多样、快捷经济的信息网络和文化内容服务。

  1.加快试点建设,推动全省普及

  在试点阶段(2010-2012年),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阶段性双向进入为重点,推进厦门市三网融合试点,争取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升级和改造。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探索建立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调整完善网络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业务规划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用户权益保护等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机制体系。

  在推广阶段(2013-2015年),总结推广厦门等试点经验,进一步提升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承载能力,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广电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和监管等平台项目,加快培育三网融合市场主体,推动普及三网融合业务应用,探索构建三网融合相关行业标准体系,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2.创新业务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大力开发适用于IPTV、互动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三网融合的数字内容业务,发展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社区网络、网络视频、数据库服务、数字出版等新兴内容产业和通信增值服务业,培育本省内容供应商,促进三网融合在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生产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以交互式多媒体(IMS)为核心的多媒体业务网技术、高性能多业务承载网技术以及端到端网络保障技术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构建从内容、传输到应用的全新的三网融合应用产业链。

  (二)加快物联网发展

  通过试点示范和重大应用项目建设,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做大做强物联网设备制造业和物联网信息服务业,推动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重点实施“129工程”(即:1 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大力推动平潭智慧岛建设,争取到2015年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成为福建省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推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积极探索物联网应用模式,多领域推广物联网技术,重点支持与国计民生相关、应用效益明显、对产业推动作用大、且先行先试已有成功案例的物联网应用项目,支持物联网示范区和重点企业建设物联网应用体验中心。

  示范区建设:重点开展福州市鼓楼区、武夷山、龙岩物联网示范区和平潭“智慧岛”建设。福州鼓楼示范区依托福建移动传输网,以福州便民呼叫中心12345平台为支撑,以智能交通为重点,突出城市管理、交通物流、民生服务等惠民领域,建设海峡西岸省会智慧中心城区;武夷山示范区依托福建电信传输网,以“数字武夷”建设工程为基础,以智能旅游为重点,推进物联网先进技术在交通、物流、社区、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建设智慧武夷旅游度假城市;龙岩示范区以城市物联网应用基础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城管、环保监测、智能旅游、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建设“智慧龙岩”;充分发挥平潭综合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整合电信运营商、信息化服务商、信息产品制造商等各方面资源,以闽台合作为契机,建设海峡云计算数据和信息服务中心,率先尝试基于云计算中心组织建设智能旅游、智能园区、智能商业、智能基础设施和智能政府信息平台等物联网和信息化应用,大力推进平潭“智慧岛”建设。

  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实施工业控制、农业精细生产、交通物流、商贸流通、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环保节能、安全监控和公共服务等9类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争取在机动车辆智能管控、精益化生产管理、节能降耗智能管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智能旅游等领域率先突破,并向全国市场推广。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如城市小额支付、GPS车载装置和营运车辆管理等。

  2.培育物联网千亿产业集群

  以示范应用带动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形成物联网应用发展有效机制,重点发展物联网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四大核心产业,加大闽台交流合作力度,培育形成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传输网络等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重点方向:重点开展物联网芯片技术、RFID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各种传感器融合技术、嵌入式智能装备技术、物联网IP组网技术、通用中间件平台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物联网标准、交换接口、信息安全、公共数据服务技术、云计算协同等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积极开展物联网底层智能终端研发,强化传感器件、关键设备制造、核心芯片、平台软件、系统集成与服务等方面技术创新和信息运营服务的模式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培养一批各领域物联网信息运营服务商。鼓励企业参与物联网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扩大福建省企业在物联网领域的话语权。

  重点项目:福州鼓楼、武夷山、龙岩物联网示范区和平潭“智慧岛”建设项目,新大陆电子标签、星网锐捷云计算、福大自动化工自动化控制系统、联迪商用RFID物联网和远程终端、冠林智能家居、上润精密传感精密仪器仪表、国脉车联网等,以及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网关、组网设备、网络管理与运营支撑、云计算平台、信息安全、数据库等产品研发和生产项目。

  产业布局:支持福州、龙岩加快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区,鼓励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等有条件的园区和地市设立物联网技术研发专区,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物联网产业发展集聚区。

  二、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产业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省软件业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0%,增加值1500亿元,软件业占信息产业比重提高到30%以上,形成在全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海西软件产业集群。

  (一)应用软件产业

  到2015年全省应用软件销售收入争取实现1000亿元以上,培育一批适用于行业发展的知名软件产品和服务企业。

  重点方向:重点支持工业软件和面向政府、金融、物流、通信、交通、电力、教育、医疗、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软件支撑技术开发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积极发展SaaS(软件即服务)和IT咨询。支持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软件研发,加强工业软件在福建省石化、建材、轻工、冶金、船舶、汽车、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工业企业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装备制造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结合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物流、位置服务等“智慧城市”中的应用系统建设,加快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深化“云计算”应用,积极开发基于“物联网”的行业应用软件;加强安全基础平台、网络安全产品、安全应用产品等信息安全软件的研发,大力发展容灾备份、数字认证、安全测评等信息安全服务。

  重点项目:福州软件园五期、厦门软件园三期、泉州软件园,新一代移动通信业务运营和网络应用支撑系统、新一代网络技术研发平台、邮政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终端安全防护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综合管理系统、电子证据生成系统、工业控制组态软件、烟草信息化系统、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等研发及产业化,新一代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协同管理软件平台、北斗卫星综合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平台、质检三电工程企业端软件运维服务平台、电气制造产业链业务协同服务平台等建设和应用。

  (二)集成电路(IC)设计产业

  到2015年,全省IC设计业销售收入争取实现100亿元以上,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集成电路产品,形成IC设计与整机互动发展新格局,提升IC设计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重点方向:加快IC设计在移动互联网、新一代通信网、物联网、“三网融合”的智能终端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扶持移动通信芯片、数字电视芯片等领域的优势企业,以消费类电子、通信、计算机、光电与平板显示、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信息安全等福建省产业发展亟需及全国市场潜力大的技术领域为重点,在应用电子产品芯片设计领域形成优势。大力发展高性能专用芯片设计技术,重点突破数字音视频、高清数字电视、3D电视、新一代宽带通信、卫星导航、RFID(射频识别)、三网融合等IC设计开发技术,鼓励企业研究先进SoC设计技术、低功耗设计技术、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等IC设计新技术。继续扶持福州和厦门等地IC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共性工艺技术开发、工艺知识产权(IP)库建设及测试技术开发等方式提高平台服务能力,缩小制造能力和设计能力之间的差距、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重点项目: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核心处理芯片、高集成及超低功耗多媒体播放器核心芯片、多功能网络数字媒体终端芯片、数字对讲机SoC芯片、物联网感知与信息识别芯片、通信终端芯片、智能仪器仪表芯片、光通讯芯片、高性能多功能视频监控图像处理SoC芯片、应用于新型显示器件的驱动芯片、面向三网融合的智能终端芯片、高可靠性的汽车电子或工业控制SoC芯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芯片等研发和产业化。

  (三)动漫游戏产业

  到2015年,全省动漫游戏产业销售收入争取突破500亿元,培养和发展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带动效果显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游戏龙头企业。
  
  重点方向:以数字内容为特色,围绕动漫创作、游戏开发、数字出版、虚拟现实及数字教育等若干领域,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资质的内容提供商和服务运营商。重点培育和形成一批海西动漫游戏品牌,鼓励研发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具有“八闽文化、海西概念”传统文化的网络游戏、动漫产品及相关衍生品,支持原创动漫游戏产品出口。加快发展手机动漫游戏产业和培育新兴动漫游戏业态,大力开发动漫游戏周边产业,鼓励和支持动漫游戏企业与衍生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对接,特别是与服装、鞋帽、玩具、文具、食品、饰品等福建省传统优势产业的合作,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动漫游戏衍生品研发营销联盟和动漫产品营销联盟等平台以及动漫屋、动漫主题公园、动漫街区等载体的建设,扩大动漫游戏企业及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完善和延伸动漫游戏产业链。继续建设和完善福州和厦门等地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打造高档次、高水平的产业服务平台,促进福建省动漫游戏关键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重点项目: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中国动漫集团(中娱)全国春晚动漫基地、厦门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长乐国际动漫园、海西动漫创意之都、海西动漫商贸休闲园、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三明文化创意园、南安动漫产业园、厦门数字媒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游戏终端AI应用研究平台、手机出版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手机游戏动漫公共发布平台等建设。

  (四)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产业

  到2015年,全省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销售收入力争实现500亿元以上,其中离岸外包收入超过100亿元,建设3~5个产业特色鲜明、目标市场明确的软件外包示范园,大力促进福建省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集群形成。

  重点方向:坚持离岸外包和境内外包相结合,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外包业加速转移的契机,积极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提升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出口;引导公共服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外包数据处理、信息技术运行维护等非核心业务,开拓、培育和承接境内服务外包项目。以金融、保险、通信、制造、动漫创意等领域为重点,继续发展信息技术外包(ITO),大力发展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建设基于计算机电话集成(CTI)的企业级呼叫中心共享和第三方服务平台,争取国家在福建省开展对台资开放的离岸呼叫中心业务试点,支持本省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台湾地区金融、通讯等服务性呼叫中心业务。充分发挥福建省软件国际合作联盟、福建省软件外包产业联盟等中介组织作用,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中小企业“抱团”结成外包团队,拓展境外市场。

  重点项目: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呼叫中心外包基地、电信网络技术服务基地二期、海西软件外包综合管理平台、“戴尔服务”中国总部等项目建设。

  三、做大做强信息产品制造业

  发挥整机制造优势,围绕培育建设计算机和网络、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新型显示、LED和太阳能光伏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继续壮大产业规模,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到2015年,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6300亿元,年均增长18%;增加值1800亿元,增加值率提高3个百分点。形成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体系。

  (一)计算机及网络产业集群

  到2015年,全省计算机及网络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培育建设具有自有核心技术的终端和网络产品研发生产体系。发展以厦门、福州、泉州等为重点的计算机和网络产品产业集群。

  重点方向:在计算机及终端产品方面,顺应移动通信行业与移动电脑行业、小尺寸移动电脑业务和大尺寸移动手机业务融合发展的趋势,积极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便携化、集成化的手机-电脑一体化产品,发展适应云计算时代的云外设,发展面向数字家庭应用的各种网络终端以及基于“三网融合”的各种新型升级换代数字产品,壮大各类面向行业应用的计算机及终端外设产品研发生产规模。支持计算机生产企业向以服务为主要盈利点的经营方式转变。在宽带接入方面,密切跟踪各种移动通信和宽带接入标准技术演进,加强面向三网融合的个性化网络产品研发和定制生产能力,实现宽带产业新突破,支持云计算技术在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高速城域网、网络内容信息安全、IT运维综合管理、无线自由组网等各类网络产品的研发应用。支持发展IPv6相关网络设备的产业化。

  重点技术:突破计算机、计算机外设、各类终端和网络设备的集成设计、嵌入式软件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关键技术,攻克宽带/移动终端所涉及的基带与射频专用集成电路、协议栈软件等关键技术,突破云计算构架核心技术。

  重点项目:万利达三网融合系列新型信息终端产品开发及产业化、英冠达电脑一体机、捷星超薄液晶显示器生产、星网锐捷网络综合安全接入设备产品升级改造、思迈特移动数字电视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新大陆通信智能化家庭终端生产、实达电脑设备计算机端末设备研发和生产、厦门碳化硅研发生产项目,以及新型片式电阻器电容器、大容量电池、各类计算机外设产品等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二)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产业集群

  到2015年,全省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以厦门、福州、泉州为重点,争取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新一代宽带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积极创建泉州数字对讲机国家级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重点方向:以新一代通信网络建设为契机,抓住三网融合、宽带城市和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网络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升级机会,巩固直放站及系统设备、微波通信射频组件等优势产业,加快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关键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不断提高产品性能,构建涵盖功能模块、无源器件、线性功放、高频头、天线、电源、软件及测试分析仪器等产业链配套环节,集开发、生产、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移动传输及覆盖设备产业体系,形成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生产新优势;实施对讲机“模转数”工程,形成数字对讲机及系列对讲终端设备规模生产和配套生产能力,带动数字集群产业链发展。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列应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带动GPS和数据通信产品升级。

  重点技术:重点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关键技术以及TD-LTE(长期演进技术)、4G、宽带无线接入等后续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TD标准研究和制定。突破移动通信场强、射频微系统芯片、数据通信核心设备等核心技术,加紧数字对讲机芯片研发。

  重点项目:先创通信TD-SCDMA增强型室内分布系统研发生产、光微电子智能无线电新技术研究平台、联拓数字对讲机芯片和系统研发生产、数字对讲机终端产品生产、三元达TD-LTE-Advanced无线中继试验设备开发和基于MIMO技术的FDD-LTE数字直放站研发生产、泰克通信微波通信及北斗军转民系列产品生产、雅迅卫星定位系列产品生产、星海通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等项目。

  (三)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到2015年,实现新型显示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2200亿元,整机产量达到3000万台。突破核心关键产业链环节,进一步强化福建省液晶显示制造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壮大厦门火炬、福清融侨两个国家级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支持福州海西高新区等园区争取承接台湾平板显示产业转移,争取形成“台北-福州-福清-厦门”新型显示产业聚集区域格局。

  重点方向:巩固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中下游制造优势,扩大液晶显示模组和整机生产规模,推进终端应用创新,开展液晶电视集成制造技术研发,推动电视产品向平板化、数字化、超薄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发展;鼓励骨干企业向TFT-LCD产业链上游延伸,提高面板前段工艺、LED背光源及背光模组、驱动和控制IC设计封装测试等技术、关键零组件的自主配套能力。鼓励开展柔性基板、触控面板等技术研发,扩大触摸显示产品生产规模。着眼布局OLED(有机发光显示)等未来发展趋势良好的相关产业,创造条件引进OLED新型显示项目,重点发展主动式OLED显示器件,推动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的开发和显示器件产业化,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引进扶持E-paper、激光电视、柔性显示器、三维电视和微型投影仪等新型显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逐步掌握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主动权。

  重点技术:围绕高光效技术(高能效、低成本)、高清晰度技术(3D、动态清晰度、超高清晰度)、超薄技术(LED背光)和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数字家庭)进行研发,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提升LED背光源设计和规模生产技术、三网融合电视终端设计技术,触摸屏和3D显示屏的设计制造技术,支持与平板显示相关的本地上游配套产业的技术攻关,突破平板显示整机与本地上游产业的配套,尤其是LED背光源产业链和触控面板产业链的本地化规模配套。

  重点项目:宸鸿科技触摸产品扩建项目、群康光电大中尺寸液晶模组、乐捷液晶模组及彩电生产项目、友达光电大中尺寸液晶模组、通达光电LED背光模组及PMMA导光板、厦门天马5.5代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及彩色滤光片项目、福清融侨开发区TFT-LCD产业链项目,争取引进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驱动IC等产业链项目,积极布局发展OLED、3D、激光彩电等下一代显示技术相关项目。

  (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

  到2015年,实现LED与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其中LED产值600亿元、太阳能光伏产值600亿元。依托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加快漳州、泉州、龙岩、福州等地的省级光电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主动承接台湾LED和光伏产业转移,做大做强海峡西岸LED和光伏产业集群。

  重点方向:在LED领域,外延片和芯片制造方面,开展非极性或半极性衬底生长外延技术的实验,研究量子点、量子阱的有源区设计和外延工艺,改进芯片结构设计,研究掺杂、薄膜垂直芯片、光子晶体等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外延片芯片的内外量子效率;封装方面,改进LED封装结构设计,改善散热性能,提高封装模块的取光效率和稳定性,延长芯片使用寿命,统一模块规格,实现LED模块化生产;应用方面,拓展功能性照明产品应用领域,加强LED灯具散热和光学配光的研发,开发更人性化的照明产品,研发掌握液晶显示用LED背光源生产技术,大力发展LED与太阳能光伏集成应用产品。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硅材料方面,发展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提纯工艺技术与关键装置,加快实现产业化;硅锭、硅片方面,支持开展大面积超薄硅片、浆料回收利用、熔铸、剖锭及切割等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引进硅片生产线;太阳能电池、组件方面,发展高光电转换效率的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化合物太阳能电池,重点支持利用太阳能级硅料制作高转化率、高稳定性、低衰减率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支持百兆瓦级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推动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的发展,重点支持Ⅲ-Ⅴ族多结太阳能电池等薄膜电池的产业化,支持组件封装工艺的发展;应用方面,开展太阳能光伏与LED一体化、光伏光热一体化、风光互补、光伏海水淡化等技术研究,推动面向农村、海岛和边远山区的离网型太阳能发电产品、面向城市建筑的并网型太阳能发电模块化产品、面向沙漠、戈壁的大型聚光太阳能电站等应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推动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屋面卷材、光伏玻璃幕墙、光伏采光顶等建材型光伏电池产品研发和生产,推广太阳能屋顶、太阳能幕墙、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示范应用;配套零部件及设备方面,发展光伏压延玻璃、TCO玻璃、优质超白光伏玻璃等太阳能电池配套玻璃,发展蓄电池、控制器、逆变器、光伏支架等光伏系统配套零部件,鼓励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制造设备省内配套。

  重点技术:高功率外延片和芯片制造、高性能LED封装、LED照明灯具设计、高性能LED驱动电源、中大尺寸LED背光源等关键技术,低成本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晶硅、非晶硅薄膜、铜铟镓硒、Ⅲ-Ⅴ族多结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太阳能光伏应用产品研发等关键技术。

  重点项目:连城鑫晶刚玉蓝宝石衬底研发生产、厦门晶宇光电LED芯片研发生产、福州鼎元LED外延片芯片研发生产、东山旗滨光伏玻璃及电池、漳浦台玻晶硅太阳能电池盖板玻璃生产、金保利太阳能电池生产、三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铂阳科技薄膜太阳能池生产设备、钧石能源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霞浦吉阳新能源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科万邦LED应用产品研发生产、武平雨露LED照明产品研发生产、阳光大地500MW光伏太阳能电池等及一批示范应用项目。

  四、增强无线电管理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积极配合推进以TD-LTE为代表的先进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三网融合、物联网等系列重大工程建设,促进无线城市和移动互联网加快发展。努力增强无线电管理决策能力、执法能力和技术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信息化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水平。

  (一)加强频率台站精细化管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频率规划:依据国家无线电频率划分的有关规定和无线电规则,按照“科学、高效、节约”的原则,深入研究新业务、新技术、新网络的无线电频率资源需求,对重点业务频段进行精细化规划,提高频谱效率,满足福建省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和突发重大事件的通信需求,服务福建省经济和国防建设。

  台站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文件规定以及福建省无线电管理的实际需求,制订和完善各类无线电业务的台站管理规定,满足无线电管理精细化需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逐步在无线电行业形成与节约型社会相协调的资源利用模式。同时,建设完善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应用系统、无线电电磁兼容分析系统等项目,满足无线电管理科学化需求。

  (二)做好无线电应急和安全保障工作,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从维护稳定大局出发,强化无线电管理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重点保障涉及安全的无线电频率,建立保护铁路业务专用频率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保护空中、水上、铁路业务专用无线电频率三大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无线电干扰查处工作机制,着力保障国防、重要党政机关、经济建设以及重大任务期间的用频安全,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加强无线电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无线电应急频率使用协调机制,加强应急频率资源规划和储备,努力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三)加强技术设施建设,支撑无线产业发展

  到2015年,通过争取国家财政无线电管理专项资金,建成覆盖面广,技术先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可靠高效的无线电监测网,初步具备全方位无线电监测能力,提供动态、准确、全面的频谱监测功能。

  重点方向:围绕承担维稳和国防建设任务,加强省级无线电管理机动大队建设,提高无线电监测和对抗能力。在无线电监测网方面,进一步完善武夷山、平潭、东山无线电监测站和厦门海峡无线电干扰协调中心,完善省市控制中心功能,扩大城市无线电监测覆盖面,增加特殊区域小型监测站和专业监测站建设,争取固定监测网对EIRP 3W以上发射源,城区80%以上覆盖率,郊区70%以上覆盖率,可搬移站、监测车、便携式设备补充覆盖,拓展监测频段,加强信号快速搜索发现及信号分析识别能力。加强省市两级无线电管理指挥中心建设,实现对辖区内重大无线电干扰查处的快速响应。在无线电设备检测实验室方面,配齐检测附件,完善省级无线电设备检测实验室,扩充现有设备的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补缺和配套检测能力,尽快争取获得国家级分实验室的认定,为福建省无线电设备生产企业提供核准测试和公共检测服务。在无线电管理信息网方面,建设福建省无线电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和数据灾备中心,完善功能,整合资源,加强无线电管理应用系统开发,促进信息共享,提高辅助决策能力。同时,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建设,确保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满足无线电管理发展的需要。在无线电应急保障通信网方面,理顺协调机制,添置相关专业设备,建设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确保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调度。

  重点项目:省无线电管理指挥控制中心,各市无线电监测指挥控制中心,省无线电技术综合保障中心,闽东北无线电干扰协调中心,宁德福鼎Ⅰ级无线电监测站,泉州无线电检测基地,三明无线电监测管理设备检测校验基地、闽西无线电干扰协调中心,闽北无线电管理指挥控制中心,无线电设备检测实验室。完善城市无线电监测网和特殊区域无线电监测系统,包括专业型无线电监测站,带信号分析功能的监测指挥车,海岸无线电监测车,无线电监测船及船载可搬移监测测向系统,可搬移监测测向系统,信号识别、分析专用设备,设备检测专用车及配套设备,无线电管理综合业务平台,数据灾备中心,无线电管理基础数据库平台,无线电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全省无线电管理信息网建设,无线电应急通信指挥系统,无线电安全保障系统。

  (四)服务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无线电管理从单一监管向监管和服务并举的模式转变,积极争取福建省无线电设备检测实验室升级为国家检测中心福建省分实验室,增加数字对讲机等无线电设备发射特性核准检测资质,争取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对福建省对讲机“模改数”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促进福建省以对讲机产业为代表的无线电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积极探索政府频率补偿机制,利用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发展有利于频谱资源高效利用的无线电产业。加强对无线电设备研制、生产和销售环节管理,为无线电产业发展营造公正、公平的良好市场环境。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培育市场需求,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一是支持企业开拓内需市场。紧密跟踪国家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的实施,大力挖掘内需市场,支持本省信息企业参与国家“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金太阳工程”以及国家改善民生相关工程的实施,帮助高端信息产品拓展国内市场。二是优先采购本地产品(服务)。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在政府采购和信息化建设中要优先采购本省软件产品和信息化服务,为本省自主创新企业创造先行先试的市场开拓机会。三是推动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推进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示范工程、LED应用示范工程、绿色屋顶(光伏产品应用)计划等工程建设,发挥应用示范效应,带动产业发展。四是继续巩固和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在继续做好信息产品制造业出口的同时,努力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走出去”。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积极培育自由贸易区福建信息产品展销基地,为省内信息产品输出提供展示平台。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和创新活动,支持符合规划发展方向的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引导企业积极创新新兴产业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创新发展机制。二是鼓励产业联盟创新活动。鼓励建立以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主旨的产业联盟,支持产业联盟贴近“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重大专项指南,组织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创新产业联盟运作机制,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互动的科技创新机制。三是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现有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功能,扶持建设省物联网(EPT)检测中心、LED检测中心、光伏检测中心、信息产品营销市场平台等一批新兴产业领域共性服务平台。四是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重点扶持推进通信、光电等本省优势行业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专利标准化和标准产业化。

  三、加大资金投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平板显示、移动通信、LED和光伏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十二五”需要建设的重大项目,积极对接央企、跨国500强、台湾知名企业等境内外行业龙头及创业团队进行重点招商。积极支持企业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项目和争取资金扶持,对获得国家扶持的项目,给予相应的资金配套支持。扶持推动三网融合、物联网、LED和光伏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在省内市场的示范推广;重点支持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新增经济规模明显的产业链关键项目;支持建设一批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示范(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创新产业投融资模式,支持企业创造条件上市融资,鼓励引导各类产业投资机构和担保机构加大对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信息产业项目的投入力度,探索符合信息产业发展特点的投融资模式,建立有利于新型显示器件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企业融资环境。

  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产业人才支撑

  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特点,采用“人才引进+院校培养+社会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轮驱动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一是有效提升产业实际需求与教育培养计划对接水平。省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会同统计局等部门定期调研征集企业需求,形成年度信息产业人才需求报告,促进建立与本省信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数量、质量及结构动态调控机制,加大信息类学生“订单式”培养力度,以联合办学、开放式办学和委托代培等形式逐步改变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企业适用人员严重短缺的矛盾。二是探索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领军和骨干人才引进办法。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加强与已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的翰德、海德思哲等国内外知名猎头公司的联系合作,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产业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三是鼓励有条件的社会机构和重点骨干企业参与技能型人才实训。对实训效果明显的机构和企业由省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扶持。四是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产业园区成立“保姆式”人才服务公司,搭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人才合理流动。

  五、深化闽台合作,拓展海内外交流空间

  一是继续深化闽台信息产业合作交流。落实先行先试,加强与台湾在新型平板显示、物联网、LED和太阳能光伏等领域的优势互补和对接合作,发挥国有重点企业的行业牵引作用,以信息产业园区为载体,以行业商协会为桥梁,建立“园”对“园”、“园”对“厂”的直接合作模式,形成与台湾信息产业的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的局面,共同推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计的研发试验,推动两岸合作制定的标准上升为国家或国际标准。二是加强与国际信息产业的合作交流。紧盯信息产业领域前沿地带和最新创新成果,认真研究国际信息产业转移趋势,按照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要求,鼓励外资企业在直接投资之外,通过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福建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鼓励跨国公司在福建设立研发中心,引导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联合研究开发中心,推动福建省信息产业由价值链环节的低端向高端转移。

  六、创新管理机制体制,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一是提高管理服务工作效率。建立部、省、市、园区联动机制,协调解决信息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引导园区集聚发展,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行业发展政策调研分析,定期发布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公布行业安全预警信息,引导产业良性发展。二是加强规划引导。发挥政府对信息产业发展“规范、引导、监管、服务”的功能,努力做好规划引导,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三是做好政策引导。统筹政策、资金、市场等各方面资源,出台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省内优惠政策,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四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行业中介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市场拓展、闽台对接、标准制定等工作,带动产业组织化程度提升。


  附件:1.信息产业相关词条注解
     2.福建省信息产业空间布局图
     3.福建省“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经济指标表
     4.福建省特色信息产业园一览表
     5.拟培育和壮大的信息产业百亿元重点企业(集团)名单
     6.福建省“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重点项目表

  附件1:

信息产业相关词条注解


  [“3618”工程]——“3618”是我省信息产业“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的工程。“3”即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移动通信产品等三条产业链;“6”指六个产业专项,包括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信息产品公共配套、企业信息化、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1”指一个信息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包括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形成规范有序的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市场、健全信息产业人才培训和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信息产业人才信息库和专家委员会、构建覆盖全省的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面向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现代物流中心、建立和完善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为重点的中介服务体系;“8”指八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包括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国家(福清)显示器产业园、国家(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园、国家(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园、国家(莆田)液晶显示产业园、漳州智能小家电产业园、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

  [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

  [两网两室]——“两网”指福建省无线电监测网、福建省无线电管理信息网;“两室”指福建省无线电设备检测实验室、福建省电磁兼容分析室。

  [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使得未来的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都可以承载多种信息化业务,创造出更多种融合业务,其表现为三大网络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4C融合]——指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内容(Content)的融合,这四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关性,彼此的发展互相作用和影响,无论从技术还是标准方面都是如此,而且越来越趋于统一、界限模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趋势还会更加明显。

  [RFID]——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系统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其建设与发展则遵循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这4项原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简称3G),自1998年正式向ITU(国际电联)提交以来,已经历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布、与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体系的融合、新技术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从而使TD-SCDMA[3]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这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3G共有4个国际标准,另外3个是美国主导的CDMA2000、WiMAX和欧洲主导的WCDMA.)

  [LCD]——液晶显示器,它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态的晶体,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透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杆状水晶分子改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液晶显示器按照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被动矩阵式LCD及主动矩阵式LCD两种。被动矩阵式LCD在亮度及可视角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反应速度也较慢。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主动矩阵式LCD,也称TFT-LCD(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它是在画面中的每个像素内建晶体管,可使亮度更明亮、色彩更丰富及更宽广的可视面积。

  [OLED]——有机发光显示,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相比,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OLED的特性是自己发光,不像TFT—LCD需要背光,因此可视度和亮度均高,其次是电压需求低且省电效率高,加上反应快、重量轻、厚度薄,构造简单,成本低等,被视为21世纪最具前途的产品之一。

  [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使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LED具有体积小,耗能低,使用时间长,高亮度、环保、坚固耐用等优点,可以应用于于显示屏、交通讯号显示光源、汽车用灯、液晶面板的背光源、室内照明、道路照明等。

  附件2:

  

  附件3 :

福建省“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经济指标表

 

  附件4 :

福建省特色信息产业园一览表

 

序号

园区名称

当前主要产品

重点企业

发展方向

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园:

1

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液晶模组、电脑一体机、LED背光模组

冠捷、捷联、捷星、英冠达、华冠、

建设完善平板显示产业链,成为光电产业园区的龙头

2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计算机、液晶电视、液晶模组及其配套产品、LED照明产品

戴尔、厦华、友达、宸鸿科技、联想移动

建设完善平板显示产业链、计算机产业链、LED产业链、移动通信产品产业链

3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园)

液晶模组、液晶投影仪、数字仪器仪表、通信服务外包、软件、视频监控系统

华映光电、日立、上润、新大陆、国脉科技、冠林

建设物联网产业园

4

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化示范基地

LED外延、芯片、LED封装、LED照明产品

三安、乾照、华联、通士达

建设完善LED产业链

5

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太阳能光伏应用产品、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生产设备

文创、金太阳、钧石能源、铂阳科技

建设光伏产品产业链

6

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液晶模组、电子计算器、IC

新威、德基、安特

建设完善电子产品产业链

7

南靖万利达工业园

平板电视、DVD、手机、锂电池

万利达、优科能源

建设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

8

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

游戏机控制器、笔记本电脑滑鼠板、LED照明产品

多威、阳光恩耐、

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9

平潭综合实验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引进台湾高端电子芯片制造和信息产业集群

协力科技等

集成电路、信息网络产品等

10

云霄云陵光电产业园

LED外延、芯片、LED封装、LED照明产品,节能灯

信实、大晶、宝晟

建设完善LED产业链

11

泉州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园

高纯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LED应用产品

三晶硅、光泉、创辉

建设完善LED和光伏产业链

12

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园(海西通信产业园)

对讲机、直放站、基站

先创、铁通

建设完善通信产品产业链

13

连城工业园区(光伏光电产业园)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

鑫金刚玉、桑杏

建设完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14

长汀经济开发区(光电产业园)

LED、稀土材料

龙翔半导体、金龙稀土

建设完善LED照明产业链、稀土材料产业链

15

晋江经济开发区(金保利光伏产业园)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发电系统

金保利、凌阳科技

建设完善光伏产业链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园:

16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福州软件园)

行业应用软件、政务应用软件、动漫游戏

榕基、福昕、网龙

软件产业

17

厦门软件园

金融应用软件、互联网服务、社保应用软件

东南融通、三五互联、易联众

软件产业

18

泉州软件园

政务应用软件

南威

软件产业

19

安溪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

数字化、云计算、服务外包

国富瑞(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基地

   附件5:

拟培育和壮大的信息产业百亿元
重点企业(集团)名单

 

类别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业务)

产值(亿元)

2010

2015

信息产品制造业

已达百亿规模重点企业

1

福建捷联电子

显示器、液晶电视

300

500

2

华映企业(含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华映视讯公司)

液晶模组

及配套材料

111

150

3

戴尔企业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

戴尔(厦门)有限公司

计算机

348

350

4

友达企业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景致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电视、

液晶模组

296

600

5

宸鸿科技

触控面板

116

200

拟培育的百亿规模企业

6

华冠光电

液晶显示模组

73

120

7

飞毛腿集团(含飞毛腿(福建)电池公司、飞毛腿(福建)电子公司、福建飞毛腿科技公司、福建飞毛腿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器

32

100

8

英冠达

电视电脑一体机

9

120

9

捷星显示

超薄液晶屏

10

100

10

厦华电子

液晶电视

41

100

11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

50

100

12

乐捷显示

液晶电视

30

150

13

万利达

手机、笔记本电脑

44

120

14

漳州灿坤

智能小家电

31

100

15

泉州钧石能源

太阳能电池及设备

18

100

16

旗滨集团

太阳能光伏玻璃

在建

100

17

宁德新能源

锂离子电池

在建

100

18

泉州金保利(含保利协鑫项目)

太阳能光伏电池

在建

100

19

霞浦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电池

在建

200

20

5.5代液晶面板线(友达)

液晶面板

前期

130

21

5代液晶面板线(厦门)

液晶面板

前期

100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

已达

百亿

规模

重点

企业

22

福建移动

移动通信运营业务

190

260

23

福建电信

电信运营业务

110

150

拟培

育的

百亿

规模

企业

24

福大自动化

工控行业业务

44

300

25

星网锐捷

通讯产品、

网络产品

28

100

26

新大陆集团(含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

POS机、无线射频产品、软件产品

15

100

27

国脉集团

电信服务外包业务

15

100

28

南威集团

电子政务等

8

100

  附件6:

《福建省“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
专项规划重点项目表》编制说明

  本表根据《福建省“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围绕物联网产业、软件产业、计算机和网络产业、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产业、新型显示产业、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等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新型电子材料等配套产业、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专项,共编制提出151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000亿元,如能顺利建成,预计“十二五”期间可新增年销售收入近4000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0个(软件业占26个),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8个,主要集中在新型显示产业领域。项目分类情况如下:

  一、信息产品制造业项目107项:总投资近1800亿元,其中在建项目66项,前期项目29项,招商项目12项。招商项目主要集中在新型显示产业上游、数字对讲机及LED产业链配套项目。

  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项目40项:总投资约200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9项,前期项目11项,主要包括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动漫游戏及服务外包等领域。

  三、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及无线电技术设施等综合类项目4项,均为在建项目。

  

  福建省“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产业领域
序号
工程/项目名称
建设期
主要建设内容
总投资
预计年
销售收入
建设
阶段
建设
单位
 
 
 
 
 
 
 
 
一、物联网应用及产业集群
1
物联网鼓楼示范区建设
10~12
依托福建移动传输网,以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12345平台为支撑,以智能交通为重点,突出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公共安全、商贸流通、民生服务等惠民领域,重点做好城市网格管理、公共停车管理、社会治安防控、旅游自助导览、移动电子商务、社区居家养老等六类项目,建设海峡西岸省会智慧中心城区。
10000
 
在建
省移动公司
福州市鼓楼区政府
2
物联网武夷山示范区建设
10~12
依托福建电信传输网,以“数字武夷”建设工程为基础,以智能旅游为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物流、校园、城管、社区、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建设智慧武夷旅游度假城市。
10000
 
在建
省电信公司
武夷山市政府
3
物联网九类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10~12
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工业控制类、农业精细生产类、交通物流类、商贸流通类、城市管理类、民生保障类、环保节能类、安全监控类、公共服务类等九类行业的应用。
100000
 
在建
各行业
应用单位
4
福建省泛在网\物联网应用软件及系统技术评估与质量控制平台
10~14
建设涉及泛在网\物联网的传感层、传输网层、软件及系统的测试平台以及应用系统的仿真测试中心、标准比对验测中心,并与台湾工研院合作共建EPC认证检测平台,为物联网软件及系统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3500
为物联网企业提供服务
在建
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
5
物联网识读SOC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0~15
配合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研发物联网的核心器件条码芯片。用于替代由高端CPU、SDRAM、FLASH等嵌入式核心系统器件构成的条码识读设备主要部件,将大大降低开发成本、设备开发门槛、生产维护成本,增强系统的可靠性。该项目的完成将使得新大陆在二维条码的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2500
28588
在建
新大陆
6
暨智能执行器项目(二期)
09~12
项目建于马尾开发区,厂房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购置生产、加工设备,年产压力、差压变送器、可编程控制器各10万台,流量监测仪表、电动执行仪表各5万台。
100000
200000
在建
上润精密仪器
7
物联网操作系统级中间件平台建设项目
09~12
建设物联网操作系统级中间件平台,实现物联网应用的原型化展示,帮助大型物联网应用进行标准化、结构化、层次化设计,提高物联网应用的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并进行虚拟测试,实现物联网云平台构建,支持公共云数据运营等。
1000
3000
在建
欣创摩尔
8
年产13万台智能仪表技改项目
10~11
购置智能仪表生产线、高精度多功能校准器、自动量程组合示波器、误码分析仪、全自动贴片机、触摸屏控制波峰焊机、全自动光学检测系统等。年产13万台智能仪表,其中智能液晶电量变送器2万台,智能安全栅10万台,智能流量积算仪1万台,项目产品用于供电用电单元参数采集计算、工业控制参数测量及限压限流过载保护等,产品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5200
10200
在建
顺昌虹润精密仪器
9
将乐地质探测仪研发生产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省重点在建)
10~13
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设华虹物探研发中心、综合办公楼台、物探现场模拟实验基地、物探技术应用研究与培训中心、生活配套设施以及地质探测仪生产线1条,年产地质探测仪300多台。
21000
20000
在建
福建华虹智能科技
10
RIFD芯片生产项目
11~15
利用安特半导体已有的4/6英寸集成电路设计生产能力,积极跟进国家物联网战略,形成福建省重要的RFID芯片生产基地
20000
10000
前期
安特半导体
 
二、软件产业集群
11
福州软件园五期
10~12
项目规划占地约20公顷,未来3年将新建40万平方米办公区,集聚软件研发总部,形成产业集聚群,打造“海峡软件新城”。
100000
100亿
在建
福州软件园
12
泉州软件园
09~13
项目计划在1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具备招商条件,2年内完成研发启动区(123亩)的开发,3年内完成一期500亩开发并尽快启动二期建设,争取5年内完成1085亩开发。
83300
600000
在建
泉州软件园
13
厦门软件园三期
11~13
项目规划以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服务外包(呼叫中心)、IT教育/培训产业、电子商务和数据设备等为主营业务,主要定位为对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基地、信息服务业集中区、信息技术创业孵化区。
100000
100亿
前期
厦门软件园
14
星网锐捷基地(一期)
10~12
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网络通讯终端产品设计系统及制造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关键设备,新增SMT贴片机、波峰焊机、检测等新品开发生产设备111台(套),建成移动网络通讯终端产品生产线,形成年产300万套网络通讯终端产品生产能力。
20160
200000
在建
星网锐捷
15
新一代电子政务应用平台
10~12
项目采用SOA/J2EE/XML等开放技术,面向电子政务的协同办公、门户网站、数字档案、行政审批、阳光权力、应急指挥、资源整合等应用领域,开发新一代、一体化电子政务软件产品。
15000
10000
在建
榕基软件
16
烟草工业信息化系统
09~13
项目包括原料管理系统、辅料管理系统、卷烟销售管理系统、备品备件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报销管理系统等子系统,为烟草工业企业核心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撑服务。
11500
11200
在建
用友软件
17
基于智能信息终端的星驿便民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09~11
项目以瘦客户终端、窄带通信的技术应用为基础,整合各行业资源,创建便民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事业缴费、便民金融服务、票务服务、商品零售、邮政服务等各类便民服务需求。项目产业化后,将形成4个分区运营中心、覆盖全国多省市的3.5万个城乡便民服务网点、每年业务交易流水达150亿元的服务能力。
8750
13000
在建
国通信息
18
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应用支撑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09~11
项目以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提供支撑3G的增值服务、运行技术、应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构建支撑3G电信业务客户关系、计费、网络管理、消息管理、增值业务支撑、充值支付等平台。
6710
14000
在建
福富软件
19
车联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作业管理、位置化商务社交网络、北斗卫星应用系统及终端等建设项目
10~15
建设车联网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作业管理项目、位置化商务社交网络项目以及北斗卫星系列移动终端大规模产业化项目等。
146000
528000
在建
雅迅网络
20
龙芯安全适用计算机CPU研发与应用
09~12
项目建立基于龙芯系列处理器的软硬件开发平台,完成基于龙芯2F的安全适用计算机研制,同时在金融等行业形成示范应用;完成基于龙芯2G的安全适用计算机研制,进一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应用领域;完成基于龙芯2H的安全适用计算机研制,拓展行业应用规模。
31110
80000
在建
星网锐捷
21
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芯片研发与应用
09~12
项目开发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核心处理芯片以及提供整体软件解决方案,提升整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9630
120000
在建
瑞芯微
22
多功能网络数字媒体终端芯片及其应用平台研发及产业化
09~12
项目研发具国内先进水平的用于网络数字媒体终端的高性能数字处理核心芯片,以及基于该芯片平台的支持网络多媒体功能IP核心技术,研发与芯片配套的硬件驱动模块、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产品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各种功能的网络数字媒体终端并大规模产业化。
6308
23000
在建
瑞芯微
23
物联网感知层专用SOC条码解码芯片及其产业化
10~12
项目实现DM\PDF417\QR及GS1标准的一维条码FPGA及AISC设计;实现ARM9核(或兼容ARM)的CPU与条码解码的整合,设计出专用的解码SOC。
5000
35000
在建
新大陆
24
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
10~13
为动漫产业提供一个全新的传播渠道。将推出手机动漫、网络动漫、IPTV动漫和动漫图铃等业务,为动漫产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动漫产业打造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一点接入、一号通行、合帐收费”,为动漫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提供新的赢利模式。为动漫产业打造一个开放的合作平台。建设一个云端的中央动漫库,一个技术先进的动漫运营平台,一个职业化的动漫客户服务队伍,更加紧密地与国内外内容提供商和技术支撑商合作,共同推进民族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
100000
100000
在建
中国电信
25
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
10~15
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将充分利用3G手机这种受众广泛的新兴媒体优势,把手机动漫基地打造新的动漫发行平台,培养全民动漫文化的载体,形成合作共赢产业链的推手。为动画、漫画、游戏作品提供一个可在手机上展示、管理、计费的平台。
100000
600000
在建
中国移动
26
长乐国际动漫园
11~13
项目引进新加坡的国际运作理念渠道,与台湾动漫创作协会合作,将动漫文化产业与国际生态科技、环保节能、抗衰老事业相结合,联合打造国际型文化产业基地。
150000
300000
在建
福建省航悦投资文化有限公司
27
海西动漫创意之都与海西动漫商贸休闲园
09~13
海西动漫创意之都规划用地3000亩,建设建成面向全国动漫企业和创作者的研发、制作、教育示范和内容播放的平台,建成“现代、安全、智能、节能”的花园型创意产业园,推动动漫产业链的形成。
海西动漫商贸休闲园规划用地950亩,集动漫创意工业旅游、滨海生态旅游、海上休闲娱乐于一体,设计动漫产业体验、光影游乐广场、魔幻科技体验、户外竞技娱乐、拓展体验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旅游示范基地。
100000
200000
在建
网龙公司
28
时代华奥/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一期)
09~12
项目将按现代化文化产业园区和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重点示范项目的标准投资建设,基地将通过未来3~5年的发展,逐步形成立足海峡、面向全球的综合性、国际化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体。
100000
200000
在建
时代华奥
29
手机游戏动漫公共平台
09~13
项目建设动漫作品发布和计费下载平台,并提供手机动漫作品管理平台,可分别服务于动漫原创者、CP/SP、平台运营商、动漫消费者。
5000
30000
在建
天狼星
30
3D人物系列网络游戏
09~11
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游戏引擎TQ Digital Gaming EngineerV2.5,开发若干款网络游戏软件:《金色幻想》(迪斯尼合作项目)、《长江七号》、《天元》、《开心》等,将3D的人物和2D的背景巧妙融合,在交互性和画质上比以往网络游戏有更大的创新。
8000
30000
在建
天晴数码
31
《熊猫总动员》系列
10~13
项目包括大型动画系列片、动画电影、游戏、主题公园和衍生品,为中国动漫集团制作、运营提供服务。
5000
20000
在建
中娱文化
32
《乌龙小子》系列
09~11
项目由时代华奥动漫有限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联合摄制,讲述了象征和平友谊的中国茶和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故事,展现了海峡文化、艺术、旅游等本土文化特色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的风土人情。
3500
10000
在建
时代华奥
33
南威软件大厦
09~12
占地23.18亩,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并为联盟软件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
50000
100000
在建
南威集团
34
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EC备灾中心)(省重点在建)
10~13
项目建设内容分为核心业务和综合服务两大板块,主要包括国家级数据灾备中心、国家级信息技术培训学院、APEC电子商务国际交流中心、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总部以及海峡电子商务五大产业功能区。
380000
300000
在建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省外经贸厅、泉州市政府、国富瑞公司
35
南威微软件技术中心(海西软件外包综合管理平台)
10~15
征地200亩,建设面积60万平方米。项目采用统一身份认证管理数据整合技术领导决策分析工作流引擎二次开发工具等关键技术,主要包含发包及关系管理项目管理及软件质量管理外包测试中心外包数据中心等几个功能模块,遵循SEI CMM/CMMI/SA-CMM,为软件外包方建立规范的软件项目外包管理过程体系。将平台发展成为福建省乃至周边省份的软件外包发包及管理中心,实现三年参与企业数达80家、外包总收入达50亿元的发展规模。
150000
500000
在建
南威集团
36
龙岩新罗志高动漫科技产业园(省重点在建)
10~12
建设动漫制作中心、演示互动中心、创意之家及配套设施。
260000
300000
在建
山东泰安志高集团
37
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开发、测试服务平台
10~15
项目建设云计算开发环境、云测试环境,建立专家服务、配置云计算测试系统。提供测试服务和运行维护性测试服务。
3000
为软件企业提供服务
前期
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
38
中海创科技城
10~15
项目位于福州软件园五期。建设研发中心、会展及配套住宅等,为现代制造业提供信息化综合服务。
100000
1000000
前期
福大自动化
39
国脉科学园
10~15
建设高科技项目和人才引进平台,拟引进高端物联网企业,构建物联网产业园,带动一大批产业链项目落地。
500000
1000000
前期
国脉科技
40
电信网络技术服务基地(二期)
11~14
项目在原有面向福建电信运营商的第三方服务外包的业务模式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技术升级,提高网络优化与核心设备维护、集成与开发、人员培训、业务流程外包等高端业务服务能力,进一步开展与全球电信设备厂商的合作。
52378
14400
前期
国脉科技
41
三明文化创意园
11~13
项目联手台湾远东科技动画,将台湾的“一乡镇一特色”的发展文创模式引入到三明试点运作,实质性地以文化产业来带动地方特色农业和旅游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
50000
100000
前期
华宇集团
42
南安动漫产业园
11~14
项目总建设面积10万平方以上,建设产业功能区、科教体验区、公共服务区和生活功能区等多个功能区域,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30000
30000
前期
世纪之村
43
“戴尔服务”中国总部
11~12
建设DELL服务中国的区域总部,主要开展IT咨询和服务业务。。
18000
100亿
前期
DELL公司
44
海西(永泰)创意产业园区(省重点预备)
11~15
集广告创意、新媒体工业研发和设计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
325000
400000
前期
冠城大通
45
厦门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省重点项目)
11~13
建设文化科技体验园及动漫基地、特种电影基地等
500000
500000
在建
厦门同安新城指挥部
46
莆田涵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省重点预备)
11~12
建设动漫制作区、工业设计创意区、国际影视城等。
100000
100000
前期
涵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7
厦门超级计算中心一期(云计算中心)
11~13
项目一期预计建设规模每秒20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系统,建成面向厦门本地及周边的动漫制作、工业设计、政府支持、宏观经济分析等领域开放的通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实现“超级计算”和“云计算”服务相结合的低耗能超算中心。
4600
6000
在建
美亚柏科
48
游戏终端AI应用平台
10~13
项目规划用地650亩,以当前最为先进的移动终端为方向,与微软合作,开发游戏终端的AI应用研究。项目建成后将吸引超过1000名高科技研发人员入住工作,同时可以提供其他各类工作岗位1500个。
48000
 
前期
网龙公司
49
3D立体影像研发中心
1113
项目建设面积4500平方米,研发3D裸眼视频设备及关键技术,提供3D动漫、影视制作内容,培养3D制作人才。
5000
15000
在建
神画时代
50
安全云存储系统(网络文件保险柜)
10~12
项目着力于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云存储系统(网络文件保险柜)的研发及产业化,充分利用云计算服务低成本、高性能且富于弹性的特点,提供一套灵活、高效、可控、安全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配合客户端的调用,为数据的上传和下载提供有效的保护,为云计算应用提供良好的数据存储与传输支持,解决云存储在企事业中大规模推广的最大障碍即数据安全问题。
5100
23000
在建
福建伊时代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计算机和网络产业集群
 
51
三网融合系列新型信息终端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11~13
万利达自主研发、制造、销售采用ARM和X86两种不同架构的三网融合新型信息终端产品包括多媒体平板电脑,机顶盒,三网融合新型终端等产品。生产规模:年产350万台平板电脑。
80000
500000
在建
万利达
52
“三网融合”智能化家庭终端
10~13
研发生产各种基于Internet应用和服务的"三网融合"智能化家庭终端,该终端具有以下一些主要功能特性:①能够支持所有主流的高清以及标清视频格式解码;②能够支持多种主流音频格式解码;③支持数字电视基本业务应用和IPTV基本业务应用等等。
5000
13420
在建
新大陆通信
53
移动数字电视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09~11
以新兴的移动数字电视在国内外的普及应用为契机,研发并规模化生产三大类移动数字电视产品。
12500
20000
在建
思迈特
54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终端与核心器件的研制
10~15
研制生产“北斗二代”关键器件,包括天线、射频模块及基带ASIC。并在此基础上,研制生产各类“北斗二代”军民应用终端。
15000
30000
在建
星海通信
55
网络综合安全接入设备产品升级改造项目
09~11
购置用于RG-NSD项目升级改造的设备,完成星网锐捷科技园RG-NSD项目研发中心装修改造,完成RG-NSD系列产品化升级,实施产品化市场推广。项目建成后,形成年增700余套网络综合安全接入设备的生产能力。
5600
4800
在建
星网锐捷
56
电子液晶显示器与数字产品项目(省重点在建)
10~13
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一期建3幢厂房、1幢办公楼及部分宿舍计5.6万平方米
40000
20000
在建
宝诺电子(漳州)
57
漳州常山开发区小笔电产业园及捷波电子项目(省重点在建)
10~12
小笔电产业园项目:主要生产电脑主版、显卡、工业电脑、上网笔记本、电脑连接器等,形成小笔记本电脑的产业链;捷波电子项目:一期建设12-18条生产线,年产电脑主版达540万片、显卡720万片。
440000
300000
在建
捷波资讯、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
58
超薄液晶显示器项目
10~12
建设年产1000万台的超薄液晶电脑显示器生产线。
100000
500000
在建
福清捷星
59
电脑一体机
10~12
建设年产200万台的电脑一体机生产线
100000
300000
在建
英冠达
60
计算机端末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首期项目
10~15
打印机等计算机端末设备研发、生产。
14000
200000
前期
实达电脑设备公司
61
手机生产项目
10~15
“十二五”期间建成年产手机4860万部的生产线。
41000
50000
前期
DELL、联想
62
光通讯用半导体激光器与探测器研发和产业化
10~13
研发生产光通讯中光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器件——半导体激光器与探测器。年产量120万颗。
9500
10000
前期
省物构所
63
计算机主板生产线
10~13
引进建设计算机板卡生产线。
300000
200亿
招商
台湾光电企业
 
 
 
 
 
 
 
 
四、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产业集群
64
TD-SCDMA增强型室内分布系统生产建设项目
10~11
项目建于丰泽区浔美工业区,研发支持3GHz以下频段内TD-SCDMA及无线通信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关键器件及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TD-SCDMA网络实现良好的室内覆盖,提高网络质量。2010年完成商用化产品的研制,进入批量化生产,形成年产7000套以上TD-SCDMA增强型室内分布系统的生产能力。
6600
13650
在建
先创
65
光纤陶瓷插芯及光纤连接器开发生产技改项目
07~11
项目建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光谷工业园,总投资9000万美元,征地297亩,建设厂房和配套建筑物约24万平方米,进口四条陶瓷插芯生产线、八条光纤连接器生产线。项目完成后,年产4800万颗陶瓷插芯、1200万条光纤连接器。
69400
78800
在建
莆田光谷
66
雷克-光微智能无线电新技术研究平台
10~15
面向下一代信息通信新体制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应用方向,建设智能无线电技术综合系统开发平台,开发能够支持正在演进发展中的各类新信息通信体制的通用化、智能化、一体化、微型化的信息传输平台。
4000
8000
前期
雷克、光微
67
数字对讲机SOC芯片关键技术的研发
10~11
利用SOC技术,将控制器、调制/解调、信道编/解码器、语音编码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集成语音、数据、多媒体处理等多种功能,同时提供I2C,USB接口、键盘接口等部分外设功能,为终端厂商提供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的数字对讲机终端芯片解决方案。形成年产500万片芯片设计和流片产能。
5000
15000
在建
联拓科技
68
数字对讲机标准制定
10~15
依托“福建移动通信产业联盟”,组织若干有实力的企业做标准开发的前期工作,待形成标准草案后,在产业联盟范围内广泛征求产业联盟成员的意见并进行修改,经产业联盟成员多数通过后,再提交给国家、行业标准管理部门,再按标准制定程序进行审议。
 
 
实施中
联拓科技等对讲机相关企业
69
高端智能手机生产项目
10~15
“十二五”期间新建年产手机2000万部的生产线
50000
200000
在建
戴尔
7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研究所厦门分部产业化基地项目
10~14
规划用地700亩,建设三十所厦门研发分部、产业化基地和相关配套设施。实现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四大专业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
260000
 
前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研究所厦门分部
71
大唐移动通信公司与泉州合作通信层接入系统软、硬件项目
11~15
物联网传输层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100000
 
前期
大唐电信与泉州市合作
72
数字对讲机元器件及配件设计制造、主板贴装生产、整机装配生产项目
10~15
改变目前福建对讲机生产的同质结构,细分产业链的生产环节,引导企业按自己的能力进入不同的产业链生产环节,形成差异化竞争和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的产业体系。
30000
500亿
招商
对讲机相关企业
73
数字对讲机终端解决方案设计、客户应用软件设计、客户定制需求功能设计项目
10~15
改变目前福建对讲机生产的同质结构,细分产业链的生产环节,引导企业按自己的能力进入不同的产业链生产环节,形成差异化竞争和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的产业体系。
5000
 
招商
对讲机相关企业
74
数字对讲机产品质量检测平台
10~15
建立统一的数字对讲机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及检测认证实验室,担负起福建各数字对讲机厂商的产品委托检测和产品质量的抽检,严把产品质量关,保证福建数字对讲机产业的健康发展。
5000
为对讲机生产企业提供服务
招商
第三方检测机构
 
 
 
 
 
 
 
 
 
 
 
 
 
 
 
五、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75
厦门宸鸿科技增资扩产项目(三、四、五期)(省重点在建)
10~12
三、四、五期厂房建筑面积约35.1万平方米
220000
100亿
在建
宸鸿科技
76
(台湾某光电企业)彩色滤光片(G5)生产项目
12~13
形成年产108万片彩色滤光片(与G5配套)的生产能力。
200000
120000
前期
台湾光电企业
77
厦门火炬光电显示产业园TFT-LCD产业链上游关键产品招商项目
10~15
引进彩色滤光片(G6)、TFT偏光片(G6)、TFT偏光片(G8)、LCD驱动电路、背光模块(LED)、玻璃基板等平板显示产业链上游关键产品,完善平板显示产业链。
100亿
670000
招商
光电企业
78
大中尺寸液晶模组及彩电生产线
09~15
未来五年将扩建20条大中尺寸液晶模组生产线,2015年达到30条大尺寸液晶模组生产线;扩建200万台液晶电视机的产能,2015年将达到400万台/年的生产能力。
260000
150亿
在建
厦门乐捷
79
群康光电大中尺寸模组项目
10~15
建设9条大中尺寸模组生产线。
36000
370000
在建
群康光电
80
LED背光模组、PMMA导光板
10~13
LED背光模组、PMMA导光板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销售。2011年12月试产,形成年生产400万件;2012年产能与设备扩建,形成年生产800万件。
10000
100000
在建
通达光电
81
厦门天马微电子低温多晶硅及彩色滤光片生产项目(省重点在建)
11~13
一期建设40万平方米厂房,生产低温多晶硅5.5代产品,年产36万片第5.5代低温多晶硅玻璃基板、72万片彩色滤光片。
700000
100亿
在建
厦门火炬园
82
友达光电大中尺寸模组项目
12~15
建设12条大中尺寸模组生产线。
75000
950000
前期
友达光电
83
(台湾某光电企业)TFT-LCD面板(G5、G6)生产线
10~15
引进两条5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一条6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形成年加工玻璃基板360万片的生产能力。
300亿
213亿
前期
台湾光电企业
84
福清融侨开发区(福建全宏光电) G4.5 OLED面板生产线
10~15
建设G4.5 LTPS TFT AM OLED面板及彩色滤光片与整机一体化生产线与次世代光电显示研发基地。
150亿
200亿
前期
全宏光电
85
莆田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项目
10~12
用地1500亩,引进高世代面板及模组生产线,生产40英寸以上液晶面板及模组,形成偏光片、滤光片、背光源及彩电等上下游配套产业约1500亿美元的产业链。
180亿
200亿
招商
宏利集团
86
厦门火炬光电显示产业园TFT-LCD面板(G6)生产线
10~15
引进一条6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形成年加工玻璃基板108万片的生产能力。
170亿
118亿
招商
光电企业
87
厦门火炬光电显示产业园TFT-LCD面板(G8.5)生产线
10~15
引进一条8.5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形成年加工玻璃基板108万片的生产能力。
280亿
216亿
招商
光电企业
88
海峡(福清)光电科技园TFT-LCD产业链项目
10~15
引进TFT-LCD(G6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快速延伸、完善、壮大平板显示产业链。
300亿
500亿
招商
光电企业
89
电子纸生产项目
10~15
与台湾元太科技等国际电子纸产业巨头建立联系,实现对接,争取引进电子纸生产线,使得我省在下一代显示技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100亿
200亿
招商
光电企业
90
冠捷科技彩电生产项目
10~15
“十二五”期间建成年产1200万台彩电生产线。
200000
244亿
在建
冠捷科技
91
景致光电彩电生产项目
12~15
分两期建设,2012年达到200万台/年的生产能力,2015年达到400万台/年的生产能力。
70000
860000
前期
景致光电
92
DELL计算机组装生产项目
12~15
扩建计算机组装生产线,新增计算机生产能力200万台/年。
580000
950000
前期
DELL
六、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
93
蓝宝石衬底项目
10~12
生产蓝宝石衬底。
75000
140000
在建
连城鑫晶
94
LED外延、芯片及封装、应用项目
10~14
拟购置20条MOCVD外延生产线,前期5条生产线明年底可投产
150000
500000
在建
云霄汉晶
95
LED芯片研发生产项目
10~12
红橙黄绿LED芯片生产线,全部投产年产值可达10亿元
22000
100000
在建
厦门晶宇光电
96
LED外延、芯片研发生产项目
10~12
计划3年内扩充至100台MOCVD,其中第一期建设30台MOCVD生产线。
100000
100亿
前期
福州鼎元
97
LED外延、芯片项目
10~12
主要从事LED外延、芯片生产。
100000
100亿
前期
莆田视创
98
LED外延、芯片项目
10~13
拟在投资MOCVD生产线,首期投资1.2亿美元。
78000
300000
前期
晶元光电、中国电子信息集团
99
三安(福建)光电产业园
11~15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光电应用产业化、蓝宝石衬底、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MOCVD)项目三大领域。形成月生产1000KK的光电应用产业化项目,年产1200万片蓝宝石衬底,购置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MOCVD设备100台。
135亿
390亿
前期
三安光电
100
TCO玻璃项目
10~12
生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背板玻璃。
350000
500000
在建
东山旗滨
101
光伏玻璃项目
10~12
生产晶硅太阳能电池盖板玻璃。
150000
200000
在建
漳浦台玻
102
物理冶金法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
10~12
使用物理冶金法年产3000吨以上太阳能级多晶硅。
30000
50000
在建
晋江保利协鑫
103
太阳能硅有限公司物理冶金法高纯度多晶硅项目
10~12
使用物理冶金法年产3000吨以上6个9以上高纯度多晶硅。
28000
50000
在建
佳科太阳能硅公司
104
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及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省重点在建)
10~13
年产500吨单晶硅棒、2500万片单晶硅片及75MW晶体太阳能电池。
40000
40000
在建
福鼎巨晶光学科技公司
105
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省重点在建)
10~13
建设48条1920MW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300000
200亿
在建
霞浦吉阳新能源公司
106
LED封装及背光模组生产项目
10~12
主要从事LED封装、LED背光模组生产
17000
35000
在建
福清亿冠晶
107
LED背光模组生产项目
10~12
主要从事LED背光模组生产
12000
30000
在建
福清睿鸿
108
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
10~15
太阳能电池产能扩充到1GW
20000
100亿
在建
晋江金保利
109
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
10~12
新增太阳能电池产能100MW
25500
53400
在建
南安三晶硅
110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10~13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550MW
250000
400000
在建
泉州钧石能源
111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10~12
铜铟镓锡薄膜太阳能电池达300MW
100000
200000
在建
南安创辉
112
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10~13
项目占地600亩,建设48条1920MW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300000
200亿
在建
霞浦吉阳新能源公司
113
LED用半导体引线框架生产项目
10~14
形成年产LED用半导体引线框架91.2亿枚生产能力。
65000
40000
前期
LG伊诺特
114
LED背光、封装项目
10~12
LED背光、封装(与冠捷配套)。
5000
10000
前期
福清中强光电
115
LED节能灯项目
10~13
研发生产LED节能灯。
10000
20000
在建
莆田中科万邦
116
LED封装及应用产品生产项目
10~13
从事LED封装及应用产品生产
10000
20000
在建
南安徕士达
117
LED封装及应用产品生产项目
10~12
从事LED封装及应用产品生产
7500
15000
在建
南安安迪克
118
LED照明灯具生产项目
10~15
一期新上LED商业照明、LED家居照明生产线,二期新上LED办公照明生产线。
50000
100000
在建
世纪长江公司
119
LED景观灯具等应用产品生产项目
10~12
主要生产LED景观灯具、道路照明灯具、家居照明系列灯具
36000
75000
在建
智博恒耀
120
LED节能灯、路灯研发生产项目(省重点在建)
09~12
建设LED节能灯、路灯研发及生产线和配套设施。
50000
20000
在建
闽和光电(平和)
121
晋江晶蓝光电产业基地(省重点在建)
10~12
总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建设研发中心大楼、半导体晶园厂房、综合站房、LED功率封装厂、自动化设备组装厂等。
367400
300000
在建
晶蓝光电(泉州)
122
光伏LED一体化应用产品项目(省重点在建)
07~11
年产太阳能大功率LED路灯2万套。
22500
30000
在建
光泉科技
123
LED智能人行道红绿灯生产项目(省重点在建)
10~12
年产1.6万套节能、智能化新型多功能红绿灯。
38000
40000
在建
大三和弦(泉州)
124
龙岩LED照明灯具等生产项目(省重点在建)
10~12
雨露LED灯具项目:年产LED灯具60万件;德泓勤上大功率LED项目:年产大功率LED 3000万粒,大功率路灯3万盏、隧道灯2万盏、照明灯100万套、园林景观灯100万套。
50000
50000
在建
武平雨露、德泓勤上光电
125
真明丽LED项目
10~15
建设从LED外延、芯片到应用产品的全产业链生产基地
50000
100000
招商
真明丽
126
璨圆LED项目
10~15
从事LED芯片到应用产品的生产
50000
100000
招商
璨圆光电
127
晋江凌阳科技太阳能电池模组项目
10~13
太阳能电池模组产能达500MW
50000
100000
在建
晋江凌阳科技
128
太阳能发电系统项目
10~13
太阳能发电系统研发及生产
30000
200000
在建
南安豪华光电
129
南安太阳能电池发电厂项目
10~13
20MW太阳能电厂
10000
20000
在建
豪华光电等企业
130
500MW光伏太阳能电池项目(省重点在建)
10~15
建设500MW光伏电池生产线,并配套生产铸锭、切片、组件等上下游产品。
200000
300000
在建
阳光大地新能源公司
131
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
10~15
研发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设备生产产能达到2GW。
20000
40000
在建
泉州铂阳科技
132
太阳能光电系列产品生产项目(省重点在建)
10~12
建设2条太阳能电力转换及发电系统产品生产线,年产400吨太阳能电力转换及发电系统产品。
35000
40000
在建
滨濠电子(龙岩)
133
(长汀)LED封装设备研发生产项目
10~12
研发生产LED封装设备。
30000
50000
在建
深圳怡和兴机械公司
134
国家(厦门)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10~15
提供LED产品质量检测。
13000
为LED生产企业提供服务
在建
厦门质检院
135
厦门创意照明应用设计中心
10~15
提供LED产品设计服务。
1200
为LED生产企业提供服务
在建
厦门LED促进中心
136
厦门LED营销平台
10~15
构建LED元器件、原材料贸易交流服务平台。
10000
为LED生产企业提供服务
在建
厦门市政府
137
云霄光电产品商检实验室
10~15
LED产品检测服务
3000
为LED生产企业提供服务
在建
云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七、新型电子材料等配套产业
138
应对欧盟REACH等国内外法规检测服务平台
10~14
为本省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以应对国内外陆续出台的各种环保法律、法规,如欧盟的REACH法规、挪威的POHS法规等。同时参与新限制物质的国际和国家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促进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进行环境友好设计,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身心健康。
1300
为信息产品生产企业提供服务
在建
福建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
139
碳化硅芯片外延及器件制备项目
10~15
碳化硅芯片、外延片,以及JBS二级管、BJT晶体管、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等器件研发生产。
7109
100000
在建
瀚天泰成电子科技(厦门)公司
140
双阳极表面贴装电容器产业化项目
09~13
研究利用导电分子聚合物以电化学聚合法来制备双阳极电容器,实现电子元器件的高性能、固体化和片式化。改造现有厂房6500平方米,建成2条双阳极表面贴装电容器生产线,形成年产片式电容器系列产品1.2亿只的生产能力。
10000
12000
在建
国光电子
141
马尾飞毛腿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省重点在建)
10~13
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建设12条电芯生产线和6条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年产1.8亿AH锂离子电池。
53400
60000
在建
飞毛腿
142
汽车动力电源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建设项目
09~12
项目建于宁德市东侨开发区,一期投资1亿元,建设5条自动生产线,形成年产2600万个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二期购置搅拌机、涂布机、冷压机、分条机、裁片机、卷绕焊接机、注液机、化成机、包装机等生产设备,建设45条自动加工生产线,形成年产2.34亿个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实现聚合物电动汽车电池产业化。
64560
236000
在建
宁德新能源科技
 
143
高性能覆铜板产业化工程二期项目
09~12
购置真空压机、上胶机、进出板机、铜箔涂胶机等设备,建有树脂车间、上胶车间、热压车间、动力车间等,通过环氧树脂及环氧树脂改性并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设高性能覆铜板生产线四条。
25000
300000
在建
福建新世纪
144
医疗电子设备项目
11~13
便携式电子输液器等多种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
10000
50000
在建
莆田仁德
145
厦门科华恒盛生产研发基地(省重点在建)
11~12
投资新建研发试制中心、超大功率UPS电源项目,整体机房项目、新能源发电系统项目。
19000
20000
在建
科华恒盛
146
变频无刷直流节能马达电机
10~12
开发变频无刷直流节能马达电机,购进口绕线机、折弯碰焊机、大型注塑机、大型实验等设备,进行产品试产与量产,技术开发成功后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
5000
25000
在建
通达光电
147
6英寸/8英寸IC制造、封装、测试生产线
11~13
用地1300亩,建设6英寸、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生产线,形成6英寸月产能60000片(0.35~2.5微米)、8英寸月产能60000片(0.18~0.25微米)、封装厂产能20亿颗。
570000
100亿
前期
协力(平潭)科技有限公司
148
8英寸IC生产线
10~15
在原有4英寸及6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各一条的基础是,拟定一揽子扩大合作计划:扩建一条0.5um/1万片/月的6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两条8英寸IC生产线(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建设0.35um/1.5万片/月8英寸IC生产线一条,二期建设0.18—0.25um8英寸集成电路制造及封装项目)。
300000
500000
前期
福顺微电子
149
8英寸、12英寸IC生产线
11~15
拟在福州市生物和机电产业园征地600亩,建设2条8英寸IC生产线、1条12英寸IC生产线。一期投资10亿美元。
65000
 
前期
英孚-华生公司
150
长乐东南IC制造业基地启动区项目(省重点预备)
10~13
引进台湾IC企业,形成晶圆生产封装、测试、研发的IC产业链。
150000
200000
前期
福州东南IC制造业基地协调推进工作小组
 
 
 
八、无线电技术设施专项
 
 
 
 
 
151
 
 
无线电技术设施及其配套建设项目
(1)省无线电管理指挥控制中心
11~15
省无线电管理指挥控制中心(含无线电干扰申诉受理中心),项目建设使用土地15亩,总建筑面积约25000m2
12150
建设全省
无线电管理服务平台
在建
省无线电监测站
(2)市级无线电监测指挥控制中心
11~15
市级无线电管理指挥控制中心(沿海6个地市)。
3000
建设全省
无线电管理服务平台
在建
省无线电监测站
(3)省无线电技术综合保障中心
11~15
福建省无线电技术综合保障中心,含预备役训练场、灾备中心、监测设施校准测试场等,项目建设征用土地50亩,总建筑面积为3000m2
5000
建设全省
无线电管理服务平台
在建
省无线电监测站
(4)闽东北无线电干扰协调中心
11~15
闽东北无线电干扰协调中心,项目建设征用土地10亩,总建筑面积为3000m2
4500
建设全省
无线电管理服务平台
在建
省无线电监测站
(5)闽北无线电管理指挥控制中心
11~15
闽北无线电管理指挥控制中心,项目建设征用土地30亩,总建筑面积为4000m2
4500
建设全省
无线电管理服务平台
在建
省无线电监测站
(6)闽南无线电检测基地
11~15
闽南无线电检测基地,项目建设征用土地30亩,总建筑面积为4500 m2
4500
建设全省
无线电管理服务平台
在建
省无线电监测站
(7)宁德福鼎Ⅰ级无线电监测站
11~15
宁德福鼎Ⅰ级无线电监测站,项目建设征用土地30亩,总建筑面积500 m2左右
4000
建设全省
无线电管理服务平台
在建
省无线电监测站
(8)闽西无线电干扰协调中心
11~15
闽西无线电干扰协调中心,项目建设征用土地30亩,总建筑面积为4000m2
4500
建设全省
无线电管理服务平台
在建
省无线电监测站
(9)无线电设备检测实验室
11~15
包括移动检测车及配套设备,广播电视台站检测设备,微波、卫星地球站检测设备,数字无线电台检测设备,3G+LTE基站现场检测系统,新技术产品检测设备,模拟台站检测系统,原有检测系统升级等
7300
建设全省
无线电管理服务平台
在建
省无线电监测站
(10)无线电管理信息网
11~15
包括省级数据中心软硬件,信息网络安全保障,网络认证平台,网络运行维护管理、远程监控平台,数据库系统及管理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工作流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无线电管理综合业务平台,无线电监测数据平台,无线电设备检测数据平台,应急通信系统平台,IPv6广域网支撑平台,IPv6局域网支撑平台等
7400
建设全省
无线电管理服务平台
在建
省无线电监测站
(11)无线电监测网
11~15
包括高山固定站及小型无线电监测站,移动监测车及应急通信车,可搬移监测系统及便携式监测测向系统,无线电管制设备,信号分析系统,原有无线电监测技术设施升级,小型航空专业多信道监测站,小型无线电监测站,海岸无线电监测车,船载可搬移监测测向系统,三类固定监测站等
30330
建设全省
无线电管理服务平台
在建
省无线电监测站
 

 

扫一扫手机阅读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