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拓新境界再登新台阶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提供防灾保障和水源保证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倚山面海,河系发达,海岸线长,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台风、洪涝、干旱、冰雹、寒流等灾害几乎年年有,经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基本建成了一个具备防洪排涝、蓄水引水、灌溉发电等防灾兴利综合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全省已建成大小水库2900多座,总库容110多亿立方米,引水工程22万处,提水工程2.4万处,年供水量达160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400多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9%,供水人口1000万人,解决了800多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建成大中型水电站5130座,总装机容量达440万千瓦,实现了全省行政村村村通电;千里海堤的建成和千里江堤建设的实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防灾安全保障。
我省水利建设在抗御洪涝、旱灾,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用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力促进了我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水利系统努力实施水利改革和发展的依法治水、改革活水、科教兴水和山区供电、沿海供水“三水两线”发展战略,有力促进了水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大步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水利先进单位。水利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巩固和发展,是全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全省水利系统团结拼搏的智慧结晶。
虽然我省水利水电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水利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城市防洪标准低,工程老化严重,水利产业规模小、水利体制不顺、水利执法力度小,水资源统管难度大、水利价格管理体系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水利事业的发展。针对存在问题,今后水利水电工作必须扬长避短,巩固发展已取得的可贵成果,认真负责办好正在进行的各项工作,正视并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探讨新形势下水利事业快速发展新路,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稳中求好,力促我省水利事业跃上新台阶。
党的十五大展望了我国经济社会下世纪五十年的发展前景,省委结合实际,提出了新一轮创业的号召。水利部钮茂生部长明确指出,福建省水利水电厅在新的一年里按照省委、省政府新一轮创业的思路要求,在贯彻水利政策和推动水利经济发展,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班子建设,推进立法执法,行业脱贫、职工致富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省委书记陈明义批示指出,省委、省政府要继续把水利水电工作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位崐置上来,进一步加强,使我省的水利水电工作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个新台阶。在实现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和参与新一轮创业中,水利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努力完成水利水电“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的各项任务。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全省水利水电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再创福建水利水电新业绩,围绕强化水资 源统一管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利产业化,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和抓路线、方针、政策,抓宏观、整体、战略,抓体制、机制、法制,促进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把我省水利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围绕总体指导思想,全力做好“讲政治”、“水利第一”和“不是商品”三篇文章,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动“三制”,趁势而上,突出五点:一是强化政府职能,依法治水、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在立法执法中重抓执法,明确水利水电事业的着力点;二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注重规划和前期工作,明确水利工程建设重点,确立水利水电建设的着重点;三是改革体制,运用价格杠杆、壮大实力,推进水利产业化,在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中寻找壮大水利经济实力的增长点;四是重视科技、应用成果,坚持科教兴水,抢占水利水电工作制高点;五是正视困难、问题,统一认识,形成合力,逐一梳理,抓紧解决水利水电工作中的薄弱点。努力实现“抗天灾保平安,兴水利促发展”的奋斗目标,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防灾保障和水源保证。
为实现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当前和今后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抓学习,理清新思路
今年是水利部党组确定的理论学习年,我们首先要学好三篇文章。即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特别是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其次是要开展一场讨论。即在全省水利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围绕水利建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三项改革,找出思想上、理论上、精神状态上和工作上的差距,明确目标任务,制订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完成目标任务的措施。第三是要转变一个观念。即从水利部门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方法转变水利系统仍然存在的许多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思想观念,解决水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破除一切有碍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条条”“框框”“本本”的束缚,消除一切思想障碍,创造性开展工作。第四是做好三篇文章。通过组织实施理论学习年活动计划,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着眼于路线、方针、政策,宏观、整体、战略,体制、机制、法制,认真研究党的十五大精神如何在水利行业贯彻落实这个重大课题,努力做好“讲政治”、“水利第一”和“水是商品”三篇文章。第五是理清三个发展思想。即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思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思路;推进水利产业化,实现水利良性运行思路。第六是继续焕发“四个良好状态”。即努力维护和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的良好势头;努力维护和发展积极向上,奋力争先的良好局面;努力维护和发展依法治水、科教兴水的良好业绩;努力维护和发展水利水电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的良好形象。第七是要狠抓落实。狠抓落实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把握机制、开拓进取,就是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就是要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就是要搞好协作、形成合力。
二、抓调研,找准薄弱点
要加大调研工作力度,根据国务院去年10月28日颁布实施的《水利产业政策》提出的三大目标,即明确项目性质,理顺投资渠道,扩大资金来源;合理确定价格,规范各项收费,推进水利产业化;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三大目标分五个专题开展调研,即投资体制,价格收费管理,依法治水、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股份制办水办电,科教兴水等五个专题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优势,找准劣势,有的放矢地抓好水利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抓改革,瞄准突破口
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水利部提出三项改革要求,结合我省工作实际,我们要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寻找新的突破。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我厅已成立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拟组建经济管理局,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努力寻找包括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要抓大放小,调整结构,资产重组,组建集团,捆绑上市,实现水利集团公司股票上市“零”的突破。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根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政企分开,深化水利企事业改革,水利事业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向企业化过渡。要强化依法治水,充分发挥水政监察队伍职能作用,开展水政监察“八化”建设。结合纪念中国水周和世界水日活动,加大水法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以防洪保安、维护河道秩序为主题的专项执法活动,组织全省执法大检查。切实理顺管理体制,抓好水资源的权属管理,在全面完成取水登记、换发证工作的同时,实施严格统一的取水许可预申请、申请、审批发证程序,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全面推进水资源费的征收。加快配套立法步伐,促进全省水利立法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重点解决理想、目标和精神支柱问题,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大力发现和培养人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强化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展“一个标兵六个窗口”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四、抓重点,树立新形象
重点工程是水利行业的形象工程,是水利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表现,也是增强全社会水利意识的重要手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我省水利系统两大重点工程被列入全省十大“重中之重”项目中,即“两水”工程,包括湄洲湾南岸供水工程确保竣工投产,福州“三水”工程,也就是闽江调水工程,敖江引水工程、洋里污水处理厂和内河整治工程。要积极参与新一轮创业,突出工作重点,续建省重点项目福清闽江调水工程、湄洲湾南、北岸供水工程,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继续加强汀江流域、木兰溪防洪堤工程前期工作。续建闽江下游防洪堤三期、九龙江下游防洪堤二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江下游 防洪堤建设任务,续建和开工建设一批中电及供水项目,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和完成,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又是为民办实事的“功德工程”,为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水利形象。
扫一扫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