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人民政府
关于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闽政文〔2025〕2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据《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组织对202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进行评审,经研究,决定对2023年度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具体如下:
一、授予“核反应堆用新材料的辐照行为与机制研究”等5项成果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量子群与张量范畴”等6项成果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核受体在肿瘤及疾病中的新型作用机制研究和应用”等12项成果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二、授予“高速飞行技术及其在商业航天高频次科学试验中的应用”等2项成果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轨道交通设施缺陷阵列涡流检测技术及应用”1项成果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授予“复杂岩基海域大容量海上风机嵌岩单桩基础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等23项成果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核电材料环境损伤关键评估技术与工程应用”等49项成果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多灾害耦合作用下大型建筑结构实用设计方法及协同灾控关键技术”等93项成果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四、授予“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铝合金板材及制备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2项成果福建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二等奖,授予“新型吸力桩基础在海峡西岸深远海风电场大规模转化应用”等2项成果福建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三等奖。
希望获奖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全省科技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202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25年1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202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主要完成单位 |
---|---|---|---|
一、自然科学奖(23项) |
|||
一等奖 |
|||
1 |
核反应堆用新材料的辐照行为与机制研究 |
1.冉广;2.李垣明;3.李奕鹏; 4.邱玺;5.伍晓勇 |
1.厦门大学;2.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2 |
高空间分辨原位谱学电化学仪器、方法和应用 |
1.任斌;2.王翔;3.曾智聪; 4.刘郑;5.黄腾翔 |
1.厦门大学 |
3 |
水稻抵御重大致病性病毒分子机制研究 |
1.李毅;2.吴建国;3.杨志蕊; 4.赵珊珊;5.吴祖建 |
1.福建农林大学;2.北京大学 |
4 |
甘蔗基因组学研究 |
1.张积森;2.明瑞光; 3.唐海宝;4.张清;5.邓祖湖 |
1.福建农林大学;2.广西大学 |
5 |
被子植物(睡莲)基因组解析及其基因资源挖掘 |
1.张亮生;2.秦源;3.陈飞; 4.张兴坦 |
1.福建农林大学;2.浙江大学 |
二等奖 |
|||
1 |
量子群与张量范畴 |
1.黄华林;2.肖占魁;3.杨毓萍 |
1.华侨大学;2.西南大学 |
2 |
稀土掺杂在第三代光伏电池中的多重效应 |
1.吴季怀;2.兰章;3.林建明; 4.黄妙良;5.范乐庆 |
1.华侨大学 |
3 |
特殊浸润性功能膜层材料界面设计、调控机理及应用 |
1.赖跃坤;2.迟力峰; 3.林昌健;4.黄剑莹;5.张克勤 |
1.福州大学;2.苏州大学;3.厦门大学 |
4 |
单级高电压传输比电能变换理论与方法 |
1.陈道炼;2.汤雨;3.付东进; 4.屈艾文 |
1.福州大学;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 |
病毒RNA与宿主免疫系统间的新型相互作用机制 |
1.欧阳松应;2.游富平;3.高璞 |
1.福建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6 |
全球变化情景下森林土壤固碳增汇机制 |
1.吴福忠;2.岳楷;3.倪祥银; 4.谭波;5.杨玉盛 |
1.福建师范大学; 2.四川农业大学 |
三等奖 |
|||
1 |
核受体在肿瘤及疾病中的新型作用机制研究和应用 |
1.张晓坤;2.谢国斌; 3.彭双周;4.周雨琪;5.陈晓惠 |
1.厦门大学 |
2 |
基于功能增效体系的肿瘤等效低毒诊疗新策略研究 |
1.陈洪敏;2.李夷民;3.林勤; 4.朱鹭超;5.孙文静 |
1.厦门大学;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 |
3 |
视网膜黄斑变性机制与治疗研究 |
1.吴亚林 |
1.厦门大学 |
4 |
新型可见光稀土光纤激光技术及应用 |
1.罗正钱;2.邹金海; 3.李文松;4.蔡志平;5.卜轶坤 |
1.厦门大学 |
5 |
稀土发光纳米生物标记材料 |
1.陈学元;2.涂大涛;3.郑伟; 4.黄萍;5.卢珊 |
1.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6 |
物联网中基于云边协同的移动计算理论与方法 |
1.王田;2.陈日清;3.於志勇; 4.束锋;5.梁玉珠 |
1.华侨大学;2.福建农林大学;3.福州大学 |
7 |
多尺度动力系统的几何理论及应用 |
1.沈建和;2.张祥 |
1.福建师范大学;2.上海交通大学 |
8 |
纤维素基黏附功能材料调控及其胶黏作用机制 |
1.吴慧;2.黄六莲;3.陈礼辉; 4.卢生昌;5.汤祖武 |
1.福建农林大学 |
9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环境铅污染风险与修复机制 |
1.吕健;2.陈志;3.曹海雷; 4.厉军明;5.康斌 |
1.福建农林大学 |
10 |
高维低质大数据学习的群智能方法与粒计算理论 |
1.陈玉明;2.薛羽 |
1.厦门理工学院;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1 |
轨道交通列车智能运行理论与方法 |
1.陈德旺;2.阴佳腾; 3.李浥东;4.赵文迪 |
1.福建理工大学;2.北京交通大学 |
12 |
数据驱动的复杂群体决策理论与方法 |
1.余高锋;2.李登峰;3.吴坚; 4.费巍;5.曹溟铄 |
1.三明学院;2.电子科技大学;3.上海海事大学 |
二、技术发明奖(3项) |
|||
一等奖 |
|||
1 |
高速飞行技术及其在商业航天高频次科学试验中的应用 |
1.尤延铖;2.王毓栋; 3.郑晓刚;4.施崇广;5.邓帆 |
1.厦门大学;2.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 |
动力电池本征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 |
1.吴凯;2.李伟;3.黄起森; 4.李克强;5.薛庆瑞 |
1.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等奖 |
|||
1 |
轨道交通设施缺陷阵列涡流检测技术及应用 |
1.黄松岭;2.林俊明;3.卢超; 4.彭丽莎;5.吴晓瑜 |
1.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2.清华大学;3.南昌航空大学 |
三等奖(空缺) |
|||
三、科学技术进步奖(165项) |
|||
一等奖 |
|||
1 |
复杂岩基海域大容量海上风机嵌岩单桩基础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 |
1.陈志波;2.罗金平;3.韩勃; 4.何奔;5.潘生贵;6.代松; 7.曹光伟;8.吕娜;9.官春光; 10.熊汉东 |
1.福州大学;2.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山东大学;4.华东勘测设计院(福建)有限公司 ;5.福建莆田闽投海上风电有限公司;6.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2 |
中西医结合精准防治高血压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其推广应用 |
1.彭军;2.褚剑锋;3.沈阿灵; 4.蔡巧燕;5.魏丽慧; 6.陈可冀;7.林珊;8.张铃; 9.付长庚;10.陈盛君 |
1.福建中医药大学; 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3.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
3 |
高分辨率微小LED用大尺寸蓝宝石衬底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 |
1.徐西鹏;2.胡中伟;3.谢斌晖; 4.陆静;5.陈铭欣;6.杨佳葳; 7.崔长彩;8.姜峰;9.赖志远; 10.周志豪 |
1.华侨大学;2.福建晶安光电有限公司; 3.湖南宇晶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4 |
高敏感环境隧道近接施工扰动机理及动态控制技术 |
1.臧万军;2.章慧健;3.张丙强; 4.王立川;5.王兴照;6.康三月; 7.龚伦;8.陈景;9.王敏文; 10.饶鹏鹏 |
1.福建理工大学;2.西南交通大学;3.福建创盛建设有限公司;4.燕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6.浙江省隧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7.福州铁建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5 |
高炉煤气源头深度脱硫新型高效催化剂创制及产业化 |
1.江莉龙;2.刘时球;3.郑勇; 4.曹彦宁;5.肖益鸿;6.梁诗景; 7.刘福建;8.沈丽娟; 9.陈建中;10.詹瑛瑛 |
1.福州大学;2.中琉科技有限公司;3.清源创新实验室 |
6 |
空海潜跨域协同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
1.张卫东;2.吴德烽;3.魏建仓; 4.张云飞;5.刘若楠;6.胡智焕; 7.贺通;8.熊明磊;9.张舜; 10.贾泽华 |
1.集美大学;2.上海交通大学;3.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上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6.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7.上海遨拓深水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7 |
水稻抗稻瘟病机制解析及基因挖掘与应用 |
1.陈松彪;2.陈在杰;3.王锋; 4.田大刚;5.陈子强;6.林艳; 7.宁约瑟;8.陈建民; 9.吴明基;10.王志超 |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3.闽江学院; 4.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8 |
覆盖型岩溶区桥梁大直径桩基抗塌稳定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 |
1.李志伟;2.黄明;3.苏兴矩; 4.郑长杰;5.白克彬;6.赵剑豪; 7.陈龙;8.靳贵晓;9.方焘; 10.彭浩 |
1.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福州大学;3.福建厦蓉高速公路漳龙段扩建工程有限公司;4.鑫中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5.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6.福建泉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7.福建理工大学;8.华东交通大学 |
9 |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高性能化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1.赖志超;2.韦建刚;3.张超; 4.杨晓强;5.李文勃;6.胡长江; 7.陈永锋;8.肖泽荣;9.王莹; 10.李栋 |
1.福州大学;2.福建理工大学;3.福建第一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4.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5.凯辉集团(福建)有限公司;6.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7.福建省国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8.中兴华骏建设有限公司 |
10 |
食药用兰科植物培育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1.兰思仁;2.刘仲健;3.张石宝; 4.王勇德;5.彭东辉;6.何春梅; 7.卢绍基;8.刘波;9.翟俊文; 10.黄卫昌 |
1.福建农林大学;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3.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中药博物馆);4.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5.龙陵县石斛产业发展中心(龙陵县石斛研究所);6.厦门塔斯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7.遵义医科大学;8.上海辰山植物园 |
11 |
高活性Y型双链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创新药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
1.孙黎;2.周卫东;3.肖清江; 4.杨美花;5.张林忠;6.廖小金; 7.何叒一;8.郑杰华; 9.雷利芳;10.蔡慧丽 |
1.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厦门伯赛基因转录技术有限公司 |
12 |
干眼诊疗技术创新与应用 |
1.刘祖国;2.梁凌毅;3.李炜; 4.李程;5.楚成超;6.胡皎月; 7.黄彩虹;8.李晶;9.韩忆; 10.欧阳维杰 |
1.厦门大学;2.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13 |
胃癌综合治疗体系的创新与推广应用 |
1.黄昌明;2.林建贤;3.陈起跃; 4.郑朝辉;5.李平;6.谢建伟; 7.王家镔;8.曹龙龙;9.林密; 10.涂儒鸿 |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14 |
面向智慧城市的低开销AI模型训练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
1.纪荣嵘;2.陈杞城;3.陈骞; 4.陈颖;5.曹刘娟;6.林贤明; 7.戴平阳;8.张声传;9.郭剑锋 |
1.厦门大学;2.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南强优视(厦门)科技有限公司;4.厦门身份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厦门地铁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15 |
黑臭水体治理强化控源与生态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1.苑宝玲;2.付明来; 3.张志勇;4.吴铮;5.周强; 6.王冰;7.张莉敏;8.周锋; 9.艾慧颖;10.肖友淦 |
1.华侨大学;2.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福建鑫东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上海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5.吉林建筑大学;6.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杭州沁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8.斯邦泽生态环境科技(厦门)股份有限公司 |
16 |
大黄鱼疾病免疫基础与绿色防控产品创制应用 |
1.陈新华;2.母尹楠; 3.艾春香;4.敖敬群; 5.邵建春;6.张伟妮; 7.沈伟良;8.张蕉霖; 9.陈政榜;10.吕慧源 |
1.福建农林大学;2.厦门大学;3.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4.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5.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福州海马饲料有限公司; 7.北京生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7 |
木竹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开发 |
1.孙康;2.詹国武;3.孙昊; 4.蒋剑春;5.吴阿伟; 6.苏忠高;7.何天丰; 8.左宋林;9.王傲;10.卢辛成 |
1.华侨大学;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3.南京林业大学;4.点金新型材料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 5.福建博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6.福建省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 |
18 |
新型电力系统未知网络安全威胁识别与动态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 |
1.罗富财;2.郭敬东; 3.张坤三;4.吴丽进; 5.沈立翔;6.舒斐;7.王文婷; 8.李祉岐;9.谢静怡;10.陈倩 |
1.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2.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州供电公司;3.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4.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5.国网思极网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6.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7.清华大学;8.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19 |
Mini—LED高品质显示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
1.陈忠;2.朱志强;3.郭伟杰; 4.徐瑾;5.吴挺竹;6.李行贤; 7.王庆;8.庄建邦;9.朱卫平; 10.郑忠明 |
1.厦门大学;2.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3.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4.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20 |
福建特色淀粉类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的创新与应用 |
1.曾红亮;2.张怡;3.肖志勇; 4.陈主义;5.郑宝东; 6.梁承旺;7.冯银英; 8.林海斌;9.叶艳鹏;10.谢蓉 |
1.福建农林大学;2.福建省山格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3.福建紫老虎食品有限公司;4.福州帅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福建文鑫莲业有限责任公司;6.福建拓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1 |
急性肾损伤的关键机制及防治新策略研究与推广 |
1.许艳芳;2.陈志敏; 3.马华彬;4.陈香美; 5.万建新;6.吴剑锋; 7.王宇佳;8.陈虹;9.傅槟槟 |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厦门大学;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22 |
沿海水域带声光多维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 |
1.张宇;2.郑志煌;3.俞晓牮; 4.宋忠长;5.曹益荣; 6.谢小平;7.李云汉; 8.史少远;9.林少川;10.徐晓辉 |
1.厦门大学;2.闽南师范大学;3.福建省卫星数据开发有限公司;4.湖北中南鹏力海洋探测系统工程有限公司;5.漳州信产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
23 |
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分析理论与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
1.陈志华;2.赵秋红;3.郑浩戈; 4.杜颜胜;5.赵茜娅;6.姜虎; 7.陈昕;8.贾博宇;9.张欣怡; 10.陈俊杰 |
1.厦门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2.天津城建大学;3.天津大学; 4.福建省祥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二等奖 |
|||
1 |
核电材料环境损伤关键评估技术与工程应用 |
1.骆鸿;2.李成涛;3.蒲晶菁; 4.陈志林;5.廖雪波; 6.方可伟;7.李众 |
1.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2.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3.北京科技大学 |
2 |
新型显示用大尺寸超薄玻璃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及产业化 |
1.李青;2.李赫然;3.郑权; 4.斯沿阳;5.胡恒广; 6.闫冬成;7.王丽红 |
1.福州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河北光兴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3.青岛融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4.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5.甘肃旭盛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郑州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3 |
浅层气聚集海域风电场地基与基础一体化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 |
1.汪明元;2.单治钢;3.王勇; 4.杨洋;5.王栋;6.张祖国; 7.孙淼军 |
1.华东勘测设计院(福建)有限公司 ;2.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4.浙江华东岩土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中国海洋大学;6.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院(深圳)有限公司 |
4 |
基于星地联合三维感知的智能建造工业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1.臧彧;2.颜晓程;3.刘伟权; 4.闫志远;5.程明;6.苏锦河; 7.林祖严 |
1.厦门大学;2.厦门思总建设有限公司; 3.集美大学;4.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5 |
新型吸附法治理VOCs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 |
1.林小英;2.刘亚敏; 3.林锦昌;4.林锦祥; 5.翁秀荣;6.刘志鹏;7.黄颖 |
1.福建博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福建理工大学;3.厦门中联永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6 |
太子参质量控制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1.汪少芸;2.蔡茜茜; 3.张炎达;4.杨倩;5.刘文君; 6.肖荣凤;7.潘慧青 |
1.福州大学;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3.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福建贝迪药业有限公司;5.福建天人药业有限公司;6.中食北山(福建)酒业有限公司 |
7 |
金属基胶体捕收剂强化细粒钨矿疏水团聚浮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1.韩海生;2.黄景华;3.卫召; 4.杨美情;5.杨勇祥; 6.李爱民;7.付君浩 |
1.宁化行洛坑钨矿有限公司;2.中南大学;3.湖南有色黄沙坪矿业有限公司; 4.中国矿业大学 |
8 |
细胞外囊泡在精准诊疗中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
1.陈敬华;2.陈小松; 3.杨黄浩;4.张静;5.官轮辉; 6.兰建明;7.章溪 |
1.福建医科大学;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3.福州大学;4.福建农林大学;5.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9 |
临海环境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可信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 |
1.陈祖希;2.梅萌;3.汪小亮; 4.徐中伟;5.周长利;6.刘杰; 7.冯震 |
1.华侨大学;2.同济大学;3.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4.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
10 |
畜禽粪污全过程减污降碳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1.周顺桂;2.廖汉鹏;3.林皓; 4.周立祥;5.叶捷;6.王电站; 7.陈志 |
1.福建农林大学;2.南京农业大学;3.福建省致青生态环保有限公司;4.武夷学院;5.大地绿源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6.福建省福农农资集团有限公司 |
11 |
海洋环境微塑料的全链条分析体系构建与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1.蔡明刚;2.徐向荣;3.夏斌; 4.孙承君;5.施华宏; 6.李锐龙;7.李恒翔 |
1.厦门大学;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4.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5.华东师范大学;6.广西大学 |
12 |
生态型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多尺度优化设计及结构应用关键技术 |
1.郭丽萍;2.刘益萌; 3.柴丽娟;4.陈波;5.刘强; 6.费香鹏;7.叶永琮 |
1.福建省祥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东南大学;3.福建省兴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福建博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13 |
大跨度桥梁拉吊索智能管养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 |
1.陈志为;2.朱慈祥;3.张尧; 4.吴琛;5.王东东;6.晏国泰; 7.叶代成 |
1.厦门大学;2.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3.福建理工大学;4.厦门路桥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5.中交二航局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6.厦门合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14 |
鸭短喙矮小综合征病原学、诊断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
1.陈仕龙;2.王劭;3.肖世峰; 4.程晓霞;5.陈少莺; 6.朱小丽;7.林锋强 |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3.漳州昌龙农牧有限公司;4.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15 |
视频物联网高效感传算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 |
1.赵铁松;2.陈由甲; 3.徐艺文;4.陈长汶; 5.陈征宇;6.林丽群;7.袁苇 |
1.福州大学;2.鹏城实验室;3.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4.福建新大陆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犇云(福建)科技有限公司;6.创蔚来集团有限公司 |
16 |
酸化茶园土壤生态修复及生产力和地力协同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1.叶江华;2.王海斌; 3.林文雄;4.贾小丽; 5.李兆伟;6.张奇;7.方长旬 |
1.武夷学院;2.龙岩学院;3.福建农林大学 |
17 |
高温湿下传统民居结构性能数字化测评与低干预加固关键技术及装备 |
1.姜绍飞;2.沈圣;3.高钦泉; 4.曾兴贵;5.吴铭昊;6.王耀; 7.傅崇 |
1.福州大学;2.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3.中科城发(福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福建永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5.福建省五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6.福建警声市政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
18 |
双孢蘑菇液体菌种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
1.戴建清;2.曾志恒; 3.蔡志欣;4.曾辉;5.陈美元; 6.廖剑华;7.陈文智 |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
19 |
高强聚酰胺6长丝产业化及差别化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 |
1.李发学;2.陈鹏飞; 3.李永贵;4.梅震;5.郑裕磊; 6.何卓胜;7.袁如超 |
1.福建省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2.东华大学;3.闽江学院; 4.福建省力恒锦纶实业有限公司 |
20 |
核装备核心组件减振防护金属橡胶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1.任志英;2.刘天彦;3.潘伶; 4.李振;5.薛新;6.徐彩军; 7.黄伟 |
1.福州大学;2.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3.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4.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5.江苏工邦振控科技有限公司 |
21 |
上肢神经康复系统的人机协同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1.孔祥增;2.胡启昌; 3.罗志聪;4.魏萱;5.洪文瑶; 6.祁君 |
1.福建农林大学;2.厦门中联智创科技有限公司;3.南昌拓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4.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
22 |
高风险隧道围岩灾变前兆感知与预警防控关键技术 |
1.唐世斌;2.陈希茂; 3.唐春安;4.赖木火;5.郑义; 6.林宇;7.朱淳 |
1.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2.大连理工大学;3.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4.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5.河海大学;6.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23 |
高可用安全云存储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1.毛波;2.汪渭春;3.黄国华; 4.肖乃安;5.吴素贞;6.高星; 7.吴清锋 |
1.厦门大学;2.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厦门一品威客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厦门市第三医院 |
24 |
工业烟气NOx深度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
1.荆国华;2.陈建军; 3.赵会民;4.余建华;5.赵博; 6.吴孝敏;7.李浙飞 |
1.华侨大学;2.清华大学;3.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江苏中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 |
25 |
海洋天然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高效获取与应用 |
1.杨献文;2.刘光明; 3.谢春兰;4.罗联忠; 5.陶华明;6.杨斌;7.陈红红 |
1.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3.集美大学;4.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5.厦门医学院; 6.南方医科大学 |
26 |
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1.陈彬;2.俞炜炜;3.胡文佳; 4.叶观琼;5.杜建国; 6.方秦华;7.马志远 |
1.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2.浙江大学;3.厦门大学 |
27 |
新型电力系统复杂业务场景下的星地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装备与应用 |
1.周晓东;2.王晟;3.冯宝; 4.赵子岩;5.陈斌;6.卞宇翔; 7.方晓明 |
1.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2.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4.福州大学;5.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8 |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高效供电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其工程应用 |
1.金涛;2.林云志;3.周晟; 4.毛行奎;5.张程;6.马春洋; 7.杨明发 |
1.福州大学;2.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3.国网电动汽车服务(福建)有限公司;4.福建省华舜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5.福建理工大学;6.鑫旭日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29 |
智能汽车高效感知、安全规控与可靠测评技术及应用 |
1.郭景华;2.孙航;3.王靖瑶; 4.高锋;5.蔡渝东;6.郭润清; 7.李曙光 |
1.厦门大学;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3.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4.重庆大学;5.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中汽研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30 |
大型土石混合料高填方工程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与变形防控关键技术 |
1.张智超;2.陈育民;3.杨贵; 4.肖杨;5.叶龙珍;6.郭朝旭; 7.唐雪峰 |
1.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河海大学; 3.重庆大学;4.鑫中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5.江苏科技大学;6.福建嘉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31 |
机器人辅助围术期气道智能管理与精准干预关键技术及应用 |
1.郑晓春;2.邓震;3.郑春英; 4.高飞;5.涂文劭;6.何炳蔚; 7.薛富善 |
1.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福州大学; 3.福建骞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4.江西诺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32 |
山区落石灾害下装配式钢箱棚洞分级防护理论、技术及应用 |
1.陈景镇;2.袁松;3.王希宝; 4.余志祥;5.张羽;6.王兰; 7.吕凯芳 |
1.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西南交通大学;4.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5.福建理工大学;6.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33 |
卵巢癌免疫逃逸相关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
1.孙阳;2.叶韵斌;3.李洁羽; 4.陈明水;5.陈雨微; 6.嵇海舟;7.林安 |
1.福建省肿瘤医院 |
34 |
脑重大疾病磁共振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
1.薛蕴菁;2.林霖;3.蒋日烽; 4.孙斌;5.江培榕;6.林若兰; 7.张儒飞 |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35 |
特长山岭隧道绿色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1.季韬;2.陈徐东;3.苏文悦; 4.宁英杰;5.陈宗燕;6.杨宇; 7.范宏 |
1.福州大学;2.河海大学;3.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福建省兴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福建省交建集团工程有限公司;6.福建省融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36 |
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
1.陈誉;2.斯璐;3.王雪枫; 4.林晶;5.熊佳妮;6.陈传本; 7.毛丽丽 |
1.福建省肿瘤医院; 2.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37 |
极端天气丘陵—滨海耦合防洪体系智能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 |
1.张挺;2.杨丁颖;3.黄迎春; 4.吴泽华;5.林友隆; 6.王立辉;7.高帅 |
1.福州大学;2.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3.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甘肃大禹节水集团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5.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6.北京慧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8 |
南方设施茄子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1.朱海生;2.陈继兵; 3.甘桂云;4.黄建都;5.林珲; 6.汪国平;7.薛珠政 |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4.华南农业大学;5.厦门如意种苗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厦门中厦蔬菜种籽有限公司 |
39 |
红曲及其发酵制品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1.倪莉;2.吕旭聪;3.周康熙; 4.胡文林;5.艾连中; 6.张薄博;7.李相友 |
1.福州大学;2.广东天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福建屏湖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上海理工大学;5.汕头大学;6.杭州双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0 |
配电网复杂接地故障主动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
1.郭谋发;2.白浩;3.高伟; 4.游建章;5.汪逸帆; 6.冷春田;7.袁智勇 |
1.福州大学;2.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4.福建中电合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5.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41 |
高效抗爆吸能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1.侯晓萌;2.张博一; 3.郑剑峰;4.戎芹;5.董莉; 6.姚仲泳;7.常卫 |
1.宇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哈尔滨工业大学;3.中建旷博(福建)有限公司;4.福建宇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5.福建省柏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6.福建互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42 |
细胞因子调控免疫耐受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 |
1.李乃农;2.李晓帆; 3.陈元仲;4.宋清晓;5.倪雄; 6.王健民 |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43 |
福建省主要流域径流演变与归因分析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1.陈兴伟;2.张德健; 3.阮伟芳;4.陈博嘉;5.林峰; 6.李孝成;7.黄水木 |
1.福建师范大学;2.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3.四创科技有限公司;4.厦门理工学院;5.泉州师范学院 |
44 |
高端多层柔性电路板卷对卷生产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1.谢安;2.续振林;3.李强; 4.黄冬荣;5.陈妙芳; 6.孙东亚;7.李月婵 |
1.厦门理工学院;2.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4.厦门市工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45 |
大容量聚酯纤维全流程柔性化与智能化协同制造关键技术 |
1.江振林;2.陈阿斌;3.冯培; 4.王华彬;5.蔡涛;6.吉鹏; 7.王华平 |
1.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2.东华大学;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4.石狮市中纺学服装及配饰产业研究院;5.泉州师范学院 |
46 |
基于证素原理的代谢综合征痰证动态兼杂特征及其证候学基础 |
1.高碧珍;2.梁文娜; 3.张帮周;4.庄毅超; 5.丁珊珊;6.陈梅妹;7.陈淑娇 |
1.福建中医药大学; 2.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厦门承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47 |
空天地监测下森林火灾精准防控技术及其应用 |
1.李建微;2.郑孝干;3.郭伟; 4.陈洁;5.李兴东;6.冯振波; 7.吴荣华 |
1.福州大学;2.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3.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4.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5.东北林业大学;6.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48 |
多交通方式运行态势感知与主动防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1.于德新;2.李丽娜; 3.郑黎黎;4.程尧;5.初良勇; 6.彭振文;7.林建喜 |
1.集美大学;2.吉林大学;3.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4.西南交通大学;5.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6.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
49 |
互联网涉诈黑灰产感知对抗与溯源挖掘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1.周胜;2.练智超;3.尚程; 4.叶蕴芳;5.戴德春; 6.王方圆;7.罗童 |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2.南京理工大学;3.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4.福建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三等奖 |
|||
1 |
多灾害耦合作用下大型建筑结构实用设计方法及协同灾控关键技术 |
1.陈誉;2.黄周锋;3.孙士远; 4.陈龙;5.林恩 |
1.福州大学;2.中闽铭泰集团有限公司; 3.中庆建设有限责任公司;4.福建省金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2 |
中晚期肝癌诊断与治疗体系的构建 |
1.严茂林;2.吴嘉艺; 3.吴俊艺;4.魏少明;5.白燕南 |
1.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
3 |
锦纶长丝数智化生产及智能仓储建造关键技术与应用 |
1.郑祥盘;2.付重先; 3.李佐勇;4.吴华新;5.唐晓腾 |
1.闽江学院;2.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3.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4.永富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4 |
基于高阶图像特征的高精准高速视觉缺陷检测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1.刘浩伟;2.许志龙; 3.赖永炫;4.金泰松;5.林福赐 |
1.厦门微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集美大学;3.厦门大学;4.厦门微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5 |
海洋游泳动物发声和听觉效应评估技术及仿生应用 |
1.牛富强;2.杨燕明; 3.薛睿超;4.刘贞文;5.翁晋宝 |
1.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2.集美大学 |
6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
1.林万庆;2.陈斌;3.汤耀辉; 4.金海鹏;5.林茜 |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上海交通大学;3.厦门市中医院;4.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
7 |
自噬在脊髓损伤中的分子机制及功能修复系列研究 |
1.刘文革;2.吴桂清; 3.周林泉;4.王振宇;5.李建东 |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8 |
基于植物疫苗和微生物菌剂的茄科作物青枯病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 |
1.郑雪芳;2.朱育菁; 3.陈梅春;4.苏清金;5.车建美 |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2.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4.惠安县家兴家庭农场 |
9 |
名优水产养殖细菌病精准诊断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建与产业化应用 |
1.林琪;2.杨求华;3.黄文树; 4.李升康;5.林鹏 |
1.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集美大学;3.汕头大学;4.福建三渔养殖有限公司 |
10 |
极端复杂环境下桥梁结构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1.陈昌萍;2.胡志坚; 3.张永涛;4.王禹;5.钱长照 |
1.厦门理工学院;2.武汉理工大学;3.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4.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
11 |
面向公共服务的数存算一体化可信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 |
1.田晖;2.刘雪峰;3.王琳; 4.李达;5.裴庆祺 |
1.华侨大学;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国网区块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12 |
低反射高透光超薄显示面板防眩玻璃数字化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1.张雯娟;2.王海风;3.余建; 4.张峻焜;5.强磊 |
1.三明学院;2.福建和达玻璃技术有限公司;3.龙岩市西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4.福建华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13 |
榕树虫瘿蓟马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
1.余德亿;2.黄鹏;3.姚锦爱; 4.董金龙;5.林勇文 |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长泰金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中海海洋(厦门)市政工程发展有限公司;4.中工建设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14 |
木麻黄抗逆和景观型新品种定向选育及其应用 |
1.叶功富;2.李茂瑾;3.张勇; 4.聂森;5.蔡守平 |
1.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3.福建农林大学;4.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 |
15 |
MIMO宽带雷达高精度测量与目标识别技术及应用 |
1.张贻雄;2.李财品;3.黄悦; 4.石江宏;5.逯海 |
1.厦门大学;2.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3.睿云联(厦门)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4.厦门兆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16 |
滨海地区海绵城市雨水径流与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及标准体系研究应用 |
1.王开春;2.王泽阳; 3.黄云凤;4.武治国;5.王连接 |
1.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集美大学;3.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4.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17 |
宽温窗复合滤筒尘硝协同脱除技术及产业化 |
1.黄星;2.寇向上;3.沈忠华; 4.刘颖;5.黄新杰 |
1.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18 |
狭长柔弱大型建筑体长距离曲线平移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应用 |
1.陈蕃鸿;2.蓝戊己; 3.宋云波;4.吴毅彬;5.张朝亮 |
1.中建一局集团东南建设有限公司;2.厦门理工学院;3.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4.厦门合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19 |
多种分子新技术联合宫内治疗的出生缺陷一站式防控体系构建及应用 |
1.徐两蒲;2.黄海龙;3.林娜; 4.蔡美英;5.吴小青 |
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妇儿医院) |
20 |
金线莲高效培育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与产业化 |
1.郭梨锦;2.何碧珠; 3.张君诚;4.仇云鹏;5.田怀珍 |
1.福建农林大学;2.三明学院;3.南靖县葛园农林科技有限公司;4.厦门加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1 |
预制食品包装用的可食膜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1.翁武银;2.张玉苍; 3.石林凡;4.任中阳;5.刘群 |
1.集美大学;2.石狮正源水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3.思念食品(河南)有限公司; 4.福建省曼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22 |
微细旦低熔点皮芯复合聚酯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 |
1.卓志明;2.于金超; 3.张圣明;4.陈兴华;5.吴学海 |
1.福建闽瑞新合纤股份有限公司;2.东华大学;3.苏州大学; 4.福建康百赛新材料有限公司 |
23 |
电火花加工用高强度钼合金丝的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
1.彭福生;2.张厚安; 3.蔡协勇;4.古思勇;5.黄灿鑫 |
1.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2.厦门理工学院 |
24 |
新能源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1.俞万能;2.廖卫强; 3.杨荣峰;4.王荣杰;5.曾志林 |
1.集美大学;2.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3.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4.上海海事大学 |
25 |
面向复杂环境的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1.刘璟;2.陈彭;3.许伟坚; 4.郑佳春;5.唐仕斌 |
1.集美大学;2.厦门星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3.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厦门四信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26 |
传染性疾病检测及其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
1.林振宇;2.洪国粦; 3.陈仲辉;4.陈嘉明;5.罗芳 |
1.福州大学;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 3.莆田学院附属医院;4.史瑞美(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27 |
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与推广应用 |
1.刘礼斌;2.陈洲;3.高若男; 4.齐利琴;5.王丽静 |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福建医科大学 |
28 |
多功能卫生用品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
1.翁文伟;2.鲍劲松; 3.吴晓彪;4.戴飞;5.罗概 |
1.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2.东华大学; 3.福建恒安家庭生活用品有限公司;4.福建恒安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
29 |
城市公共交通车路云一体化协同控制智慧云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 |
1.卢俊文;2.姚亮;3.苏亮; 4.游建泳;5.马樱 |
1.厦门雅迅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厦门理工学院;3.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4.厦门卫星定位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
30 |
复杂敏感环境下浅埋隧道施工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 |
1.陈士海;2.何方;3.魏海霞; 4.揭海荣;5.陈春超 |
1.华侨大学;2.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3.河南理工大学;4.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31 |
高硫铜比含金铜矿多维度耦合选矿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 |
1.赖桂华;2.温建康;3.鲁军; 4.李文娟;5.尚鹤 |
1.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3.黑龙江多宝山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
32 |
规模储能用高安全锂离子电池 |
1.王铈汶;2.路密;3.屈仁杰; 4.吴祖钰;5.刘枭枭 |
1.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厦门理工学院 |
33 |
配电系统极端灾害防御及复电关键技术与应用 |
1.阮前途;2.许寅;3.和敬涵; 4.吴涵;5.吴翔宇 |
1.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2.北京交通大学;3.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34 |
工程建设渗漏突涌异常识别与风险防控关键技术 |
1.孔秋平;2.王向鹏;3.张强; 4.许中强;5.王堃鹏 |
1.福建永强岩土股份有限公司;2.成都理工大学;3.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4.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35 |
有色矿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1.杨律青;2.阙朝阳; 3.董文生;4.于博;5.林日宗 |
1.厦门大学;2.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紫金智信(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4.紫金矿业建设有限公司 |
36 |
性发育异常病因和综合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
1.陈瑞敏;2.王春林;3.袁欣; 4.张莹;5.陈虹 |
1.福州市第一总医院;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第一医院) |
37 |
新能源汽车高性能全景天幕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1.周遵光;2.林明德; 3.郑宗法;4.韩军;5.臧孟炎 |
1.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3.华南理工大学 |
38 |
高性能化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
1.陈明锋;2.简荣坤;3.钟伟; 4.洪森亮;5.刘章友 |
1.福建师范大学;2.万新(厦门)新材料有限公司;3.福建云森科技有限公司;4.库贝化学(上海)有限公司 |
39 |
耦合蓝绿灰基础设施的高密度城区智慧排水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1.王宁;2.田健;3.谢鹏贵; 4.鞠建荣;5.曾坚 |
1.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天津大学;3.厦门市政排水管理有限公司;4.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40 |
高品质针织成形鞋材智能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1.马丕波;2.蔡清来; 3.柯文新;4.蒋高明;5.董智佳 |
1.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2.江南大学;3.福建省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4.福建佶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1 |
数字内容引擎平台的研发及产业化 |
1.刘德建;2.陈宏展;3.汪松; 4.涂智业;5.褚为鹏 |
1.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2.福建天晴在线互动科技有限公司;3.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42 |
危化品火灾对混凝土隧道结构的影响及防护关键技术 |
1.董毓利;2.肖建庄; 3.段进涛;4.王卫华;5.张大山 |
1.华侨大学;2.同济大学;3.恒超建工集团有限公司;4.燕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43 |
南方红壤区植被降雨减蚀及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遥感监测关键技术 |
1.余坤勇;2.汪水前;3.姚雄; 4.杨舜成;5.洪桢华 |
1.福建农林大学;2.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福建省水土保持监测站);3.福建理工大学 |
44 |
无人机数字化智能巡检关键技术及应用 |
1.吴文斌;2.陈伯建; 3.李诚龙;4.王仁书;5.吴晓杰 |
1.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3.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5 |
高层建筑隔震减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1.祁皑;2.周方圆;3.许国山; 4.丁玉坤;5.骆金海 |
1.福州大学;2.福建金鼎建筑发展有限公司;3.中庆建设有限责任公司;4.中交建宏峰集团有限公司 |
46 |
城市“双碳”规划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 |
1.林剑艺;2.石龙宇; 3.崔胜辉;4.高莉洁;5.彭花娜 |
1.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福州市综合能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3.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4.福建德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47 |
太阳电池精准计量关键技术及应用 |
1.杨爱军;2.黎健生; 3.魏明灯;4.罗海燕;5.邱羽 |
1.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2.福州大学; 3.福建江夏学院;4.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 |
48 |
锂离子电池低膨胀长循环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 |
1.白宇;2.滕克军;3.宋宏芳; 4.邱兴煌;5.万俊伟 |
1.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49 |
基于高效域名解析的安全边缘云服务与风险检测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
1.茅剑;2.林金良;3.陈奋; 4.郑彬彬;5.陈荣有 |
1.集美大学;2.厦门吉快科技有限公司; 3.厦门服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4.厦门帝恩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50 |
新型高附加值远洋金枪鱼围网船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
1.刘清华;2.雷杼致; 3.吴恭鼎;4.林善军;5.谭亲兵 |
1.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
51 |
优质大果型百香果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1.魏秀清;2.邱发春;3.施清; 4.许家辉;5.陈清西 |
1.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3.福建农林大学;4.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52 |
海鲈高质化繁育养殖及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1.吴燕燕;2.李水根;3.方秀; 4.谢晶;5.曹立民 |
1.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3.福建闽威食品有限公司;4.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53 |
脑血管病精准诊断及防治体系的创建与推广应用 |
1.蔡斌;2.王柠;3.林毅; 4.林薇;5.赵文龙 |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54 |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典型焊接缺欠在线智能识别关键技术 |
1.范秋月;2.苏太育;3.曾玮; 4.董娟;5.杨天雪 |
1.龙岩学院;2.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3.福建逢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4.吉林大学 |
55 |
精密高速高频集成印制电路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
1.周国云;2.刘胜贤; 3.蹇锡高;4.王守绪;5.唐瑞芳 |
1.莆田市涵江区依吨多层电路有限公司;2.电子科技大学;3.大连理工大学;4.江西电子电路研究中心 |
56 |
胃肠道肿瘤中医护理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
1.杨柳;2.吴异兰;3.陈锦秀; 4.黄桂芳;5.徐丽萍 |
1.福建中医药大学; 2.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4.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
57 |
滨海区域支护工程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1.陈福全;2.陈豪彪; 3.林宇健;4.王小飞;5.魏建彪 |
1.福州大学;2.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3.福建省中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4.侨智建设有限公司;5.福建省昊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58 |
福建茶树优异种质创制及利用关键技术 |
1.余文权;2.陈常颂; 3.曾兰亭;4.游小妹;5.陈林海 |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3.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4.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
59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致病新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
1.陈婉南;2.林旭;3.吴琼; 4.张璐;5.陈慧菁 |
1.福建医科大学 |
60 |
变电站复杂强电磁骚扰模拟与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 |
1.陈学军;2.林瑞宗;3.成林; 4.林俊超;5.刘翔 |
1.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2.莆田学院;3.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4.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61 |
考虑卸荷效应的采掘扰动围岩压力拱演化特征及其调控技术 |
1.罗涛;2.王树仁;3.董军庭; 4.董高峰;5.陈燕青 |
1.龙岩学院;2.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3.河南理工大学;4.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62 |
触控线下沉显示屏高刷新率高屏占比一体化项目 |
1.杨贤艳;2.蓝学新; 3.黄燕珊;4.叶道福;5.刘冰萍 |
1.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63 |
柔性直流系统全场景宽频振荡分析基础理论、抑制技术及成套装备 |
1.李超;2.季柯;3.周啸; 4.陈伟铭;5.晁武杰 |
1.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3.华北电力大学;4.福州大学 |
64 |
商用车高性能智能驾驶与协同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
1.殷国栋;2.刘志军; 3.庄伟超;4.祝青园;5.刘强生 |
1.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2.东南大学;3.厦门大学;4.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65 |
猪肠道病原诊断与健康调控关键技术的创新集成与应用 |
1.黄翠琴;2.林标声; 3.包银莉;4.郑新添;5.杨守深 |
1.龙岩学院;2.福建龙岩闽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龙岩新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福建农林大学 |
66 |
稻田化肥绿色替代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 |
1.王飞;2.何春梅;3.李清华; 4.方宇;5.张世昌 |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2.福建省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总站 |
67 |
高密度建成区径流污染源精确计量与系统阻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1.操文章;2.吕永鹏; 3.王金兵;4.谢胜;5.林凤英 |
1.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3.福建省高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中建力天集团有限公司 |
68 |
污水处理过程智能增效与动态调控技术及应用 |
1.黄明智;2.许翔;3.易晓辉; 4.赵银中;5.何新忠 |
1.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2.华南师范大学;3.福建世锦水务股份有限公司;4.南安市华南师大绿色低碳研究院 |
69 |
毛竹林复合微生物菌剂创制及绿色应用 |
1.袁宗胜;2.刘芳;3.章进峰; 4.王英姿;5.蔡金锋 |
1.闽江学院;2.福建农林大学;3.福州外语外贸学院;4.福建明良食品有限公司 |
70 |
大跨桥梁建—运—维模数一体化关键技术与应用 |
1.方圣恩;2.张笑华;3.江星; 4.陈富强;5.刘龙龙 |
1.福州大学;2.福建省榕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3.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71 |
山羊重要疫病病原学、诊断与防控技术研发及应用 |
1.林裕胜;2.江锦秀;3.林琳; 4.胡奇林;5.江斌 |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72 |
黄秋葵综合利用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及产业化 |
1.赖谱富;2.江宁;3.吴俐; 4.陈君琛;5.刘春菊 |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3.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 4.漳州明德食品有限公司 |
73 |
拟穴青蟹陆基集约化养殖技术及产业化 |
1.叶海辉;2.黄伟卿;3.张艺; 4.王艺磊;5.张子平 |
1.集美大学;2.厦门大学;3.宁德市鼎诚水产有限公司;4.宁德师范学院 |
74 |
湿热地区环保沥青路面材料与施工动态控制关键技术 |
1.颜可珍;2.葛冬冬; 3.欧建良;4.宋小金;5.吴典文 |
1.阳光学院;2.湖南大学;3.宏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4.侨智建设有限公司 |
75 |
上消化道肿瘤防控与诊疗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
1.叶为民;2.梁玮;3.胡善文; 4.陈军;5.陈建顺 |
1.福建医科大学;2.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
76 |
杨桃新品种创制及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1.张泽煌;2.吴沙沙;3.任惠; 4.林旗华;5.黄章保 |
1.福建农林大学;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77 |
应用于智能传感的光电集成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应用 |
1.程翔;2.段果;3.刘岩; 4.颜黄苹;5.柴储芬 |
1.厦门大学;2.厦门华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3.集美大学; 4.北京理工大学 |
78 |
精密机床液体静压元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1.薛松海;2.姜超;3.刘文志; 4.林扬波;5.潘龙 |
1.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2.厦门大学;3.厦门扬森数控设备有限公司;4.浙江杭机股份有限公司 |
79 |
多层次微纳结构跨尺度喷印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
1.李文望;2.郑高峰;3.王翔; 4.纪镁铃;5.朱自明 |
1.厦门理工学院;2.厦门大学;3.厦门市科宁沃特科技有限公司;4.佛山轻子精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80 |
电力设备多模态融合状态诊断与辅助决策智能化应用 |
1.谈元鹏;2.黄建业; 3.张中浩;4.郑州;5.焦飞 |
1.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3.福建省亿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81 |
长寿命低膨胀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1.王可飞;2.庄锐锐;3.曾巧; 4.肖良针;5.吴飞 |
1.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82 |
炎症反应及脑血流障碍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理论构建与临床应用 |
1.魏梁锋;2.陈伟强; 3.张尚明;4.王守森;5.陈宏颉 |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83 |
建筑结构复合减震关键技术与应用 |
1.颜学渊;2.杨国;3.毛会敏; 4.刘璐;5.辛亚军 |
1.福建九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福州大学;3.福建闽清一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4.福建合龙建工科技有限公司 |
84 |
排污权交易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
1.石成春;2.叶维丽; 3.陈君君;4.王建春;5.吴婷婷 |
1.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3.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4.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福建)有限公司 |
85 |
路面工程环保低碳建设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1.严孝彩;2.孙晓龙; 3.陈兴添;4.卿福民;5.李兴富 |
1.福建金鼎建筑发展有限公司;2.福建恒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福建东南设计集团有限公司;4.福建省泰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86 |
高端液压元件高精度声振测量及其静音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
1.黄惠;2.叶绍干;3.杜恒; 4.黄秋芳;5.苏俊收 |
1.福州大学;2.厦门大学;3.福龙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江苏徐工国重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 |
87 |
集中式空调系统低耗自洁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 |
1.郭永辉;2.苏霖;3.陈晟; 4.胡蓉;5.朱凌 |
1.国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2.福建理工大学;3.福建省百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4.福建省中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88 |
下肢长骨干骨折及骨缺损的创新治疗与相关基础研究 |
1.黄国锋;2.丁真奇; 3.陈长青;4.高建廷;5.黄佳平 |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 |
89 |
危重症皮肤免疫性疾病诊治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
1.纪超;2.程波;3.龚婷; 4.钟文宏;5.许秋云 |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厦门长庚医院有限公司 |
90 |
滑坡崩塌灾害韧性防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
1.黄帅;2.李悦;3.何则尧; 4.胡嫚;5.马浩 |
1.中建协和建设有限公司;2.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3.西南大学;4.北方工业大学 |
91 |
极简以太全光园区网络研究及应用 |
1.谢海洋;2.雷波;3.邓磊; 4.程孟凡;5.解云鹏 |
1.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2.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3.华中科技大学;4.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92 |
海量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在线评估与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 |
1.赖国书;2.黄天富; 3.姜春阳;4.张颖;5.张传计 |
1.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3.华中科技大学;4.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93 |
城市湖库生态韧性系统构建与联合调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1.黄翔峰;2.刘佳;3.池善庆; 4.魏忠庆;5.张海平 |
1.福州市城乡建总集团有限公司;2.同济大学;3.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 |
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4项) |
|||
一等奖(空缺) |
|||
二等奖 |
|||
1 |
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铝合金板材及制备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1.蔡峰;2.赵丕植;3.黄瑞银; 4.冉继龙;5.刘琼;6.刘贞山; 7.赵经纬 |
1.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2.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3.福建理工大学;4.中铝东南材料院(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2 |
飞机关键部件高效加工用刀具国产化 |
1.林凤添;2.李友生; 3.陈友梁;4.洪培强; 5.刘赟杰;6.张智勇;7.林乐 |
1.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2.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三等奖 |
|||
1 |
新型吸力桩基础在海峡西岸深远海风电场大规模转化应用 |
1.宋启明;2.刘蔚;3.陈志冰; 4.陈全将;5.廖建新 |
1.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2.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3.福建省福能海峡发电有限公司;4.福州海峡发电有限公司 |
2 |
气体微球制备技术在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中的应用 |
1.YINGYE;2.李鹏辉; 3.陈坤富;4.苏斌;5.林福祥 |
1.厦门力卓药业有限公司;2.力品药业(厦门)股份有限公司 |
扫一扫手机阅读